7月4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正式修訂發布新版《住宅物業服務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將于2025年10月1日起實施。
該《標準》為推薦性標準,并非強制性標準。相比于2010年版,新《標準》在優化分級模式、創新自由搭配、突出效果導向、鼓勵智慧發展等方面實現綜合提升。比如,《標準》賦予業主靈活選擇權,明確物業費花到業主最關心的項目上。
業主可“點單”服務
《標準》構建了“剛性指標+柔性指標”的雙層結構。其中,剛性指標不設等級劃分,作為物業服務的“必答題”,涵蓋法律法規、強制性規范的要求,如消防安全、信息公示等;柔性指標劃定三個服務等級,根據服務頻次等進行劃分,從低到高依次為一級、二級、三級。明確的法定責任與協商確定的權責邊界,有助于減少服務糾紛,提升透明度。
《標準》賦予業主靈活選擇權。業主可以根據房屋狀況、設施設備、綠化規模、居住人群等實際情況,以及業主的需求與偏好,對各項柔性服務等級分別選擇。“菜單式”服務能夠較好匹配業主需求,將有限的物業費更高效地投入業主最關注的服務項目上。同時,提升了業主在物業服務中的話語權和參與度,準確反映小區業主的集體意志。
首次提出風險管控和突發事件應對要求
《標準》將各項物業服務的內容、頻次等進行定量描述,實現可量化考核,確保服務過程可追溯,為物業服務價格測算和質量評估提供參考和依據。在此基礎上,突出效果導向,確保業主能直觀感受到服務效果。
以保潔服務為例,在明確公區地面清掃清拖頻次的基礎上,增加了樓內地面潔凈,無污漬、水漬、積塵、雜物等針對清掃清拖效果的指標要求。服務好不好,業主對照《標準》可一目了然,便于業主做好日常監督。
《標準》首次提出風險管控和突發事件應對要求,明確物業服務人應建立風險管控機制;要求定期對物業管理區域進行巡視巡查,對違法違規行為履行勸阻、制止、報告職責。對于突發事件,做好事前充分防范、事中迅速應急、事后總結評估,不斷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同時,鼓勵物業服務人積極開展物業服務智能化及信息技術的研發、應用及推廣,推動物業服務提質增效。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新修訂的《標準》不僅為物業服務人提供了規范服務的“指南”,也為政府部門強化監管提供了“標尺”,賦予廣大業主維護自身權益的“監督卡”,進一步推動業主和物業服務人之間建立友好互信和諧消費關系,穩步推動物業服務行業的規范化和專業化發展。
記者/曹晶瑞
編輯/白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