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東莞一對丁克夫妻本來開開心心遷戶口,結果在社區登記時突然"喜當爹媽"——系統里莫名其妙多出個女兒!更離譜的是,當夫妻倆想刪掉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女兒"時,居然被社區和原籍地當皮球踢來踢去。這事兒被曝光后直接沖上熱搜。
這事兒得從7月2號說起。李某夫婦在東莞打拼半輩子,終于把戶口從老家遷過來。結果去社區做計生登記時,工作人員一句話把兩人整懵了:"你們女兒的信息需要更新嗎?"夫妻倆當場震驚:我們倆何時生過孩子!連貓都只養了一只!
查了系統才發現,早在2016年,玉堂圍社區(現屬田美社區)就給他們"安排"了個女兒。社區說要刪記錄得回老家開"無孩證明",可老家派出所一看戶口本就說:"你們戶口就倆人,開啥證明?找現住地社區去!"李某夫婦直接進入死循環模式!李某無奈通過網絡曝光此事,引發廣泛關注。
這事兒報道后,網友們議論紛紛:
? "借戶上學實錘了!我們小區就有掛靠戶口搶學位的。"
? "細思極恐!要是沒發現,以后房產證得多個人來分!"
李某夫婦遭遇的事,看似荒唐,但涉及的法律問題可不少!
1. 行政管理混亂,公民權益受損
根據《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計生信息由衛生健康部門統一管理,錄入錯誤可能導致當事人無法享受生育政策(如補貼、醫保等),甚至影響財產繼承。
若錯誤信息長期未被發現,未來可能出現"子女"主張繼承權的情況,依據《民法典》第1127條,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均可能成為法定繼承人。
2. 行政機關的更正義務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41條規定,公民有權要求行政機關更正錯誤信息。就像網購發現地址填錯了可以修改一樣簡單。
涉事社區以"非本部門登記"為由推諉,不符合法律規定。若行政機關拒絕更正,當事人可依據《行政訴訟法》提起行政復議或訴訟。
維權路徑:如何依法糾正錯誤信息?
1. 第一步:書面申請更正
向涉事社區或上級衛生健康局提交《計生信息更正申請書》,要求書面回復。
若對方仍以"歷史數據無法修改"為由推脫,可引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51條,要求其說明信息錄入依據。
2. 第二步:向上級部門投訴
若基層部門不作為,可向區/縣衛生健康局或政府督查部門投訴,必要時撥打12345政務服務熱線。請求刪除不實信息,追究責任。
3. 第三步:司法救濟
若行政途徑未果,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行政機關履行更正職責。
若發現信息被冒用(如"借戶上學"),可同時報警,追究偽造、濫用個人信息者的法律責任。
"被當父母"并非個案,類似行政信息錯誤在戶籍、社保等領域屢見不鮮。千萬別覺得這是小事!這可能影響生育補貼領取,甚至將來可能被"女兒"主張繼承權。這憑空多出來的"女兒",到底是系統bug還是有人暗箱操作?
你們遇到過類似奇葩事嗎?歡迎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