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發現,孩子經常出現積食,嘴巴有異味,大便干燥排便困難,睡覺翻來覆去不安穩,甚至容易發燒咳嗽。
這些問題的背后,常常是積食日久產生“內熱”引起的。孩子為什么容易積食內熱?關鍵在于“脾胃功能弱”。
今天,邀請到兒科專家許雙虹教授,和大家聊聊怎么應對這個問題。
積食內熱有這些表現:
口腔氣味:晨起口臭帶酸腐味。
舌象表現:舌苔厚膩泛黃,舌尖偏紅。
排便異常:大便干結如球,排便費力或黏滯。
手足溫度:入睡后手腳心明顯燥熱。
睡眠狀態:頻繁翻身、磨牙、俯臥睡姿。
體質變化:易發咽喉紅腫、發燒、咳嗽。
這些都在提醒家長要注意積食內熱問題。長期如此會影響孩子的體質和生長發育。
宏韻門診案例
7歲男孩,反復口臭近一年、大便干結需3-4天一次、夜間睡眠翻騰磨牙持續一年余,身高體重增長緩慢。
診見舌苔厚膩黃濁、舌質偏紅,辨證為脾胃濕熱證
開方以消食導滯、清熱化濕為主:焦山楂化解肉食積滯,炒萊菔子通便除脹,茯苓健脾利濕,玉竹養陰護津。家長同步配合飲食管理及食療。
一個月后復診,舌苔轉薄,口臭減輕,大便變軟;兩個月后夜間睡眠轉安穩,食欲恢復節制,身高體重逐步改善。
除了遵醫囑用藥,日常在家可以常做這兩碗湯水輔助調理:
山楂麥芽水
材料:山楂干、炒麥芽。(若怕酸可加少量冰糖)
烹煮:加水煮開再用小火煮15分鐘,濾出湯水喝。
適合:吃肉食多,有腹脹、口臭明顯的孩子。
蘿卜陳皮魚湯
材料:白蘿卜半根(洗凈切絲)、無刺魚肉片、陳皮。
烹煮:白蘿卜切絲和陳皮先煮15分鐘,再加魚片煮5分鐘出鍋。
適合:蘿卜通氣助消化,魚肉養脾胃,陳皮化濕氣。適合積食反復、胃口差、舌苔厚膩的孩子。
脾胃功能良好,內熱及時清除,是孩子減少生病、獲得良好營養、促進健康生長發育的基礎。這兩款食療湯有助于日常調理脾胃、清理內熱。
最后提醒:食療僅作為日常輔助管理,不可代替治療。具體用藥需要根據癥狀調整,建議找專業中醫師辨證施治,不要私自用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