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年間,晉地太行山脈有個叫李栓柱的貨郎。他年近三十,生得身板結(jié)實(shí),常年挑著貨擔(dān)在山坳里穿行,賣些針頭線腦、胭脂水粉。這年立冬剛過,栓柱去鄰村送貨,返程時天色已晚,陰云像鉛塊般壓在山脊上。
他抄近路想翻越小熊嶺,剛走到半山腰,鵝毛大雪突然劈頭蓋臉砸下來。狂風(fēng)卷著雪沫子,刮得人睜不開眼,山路瞬間被積雪覆蓋。栓柱心里發(fā)慌,緊了緊肩上的貨擔(dān),想找個避風(fēng)雪的地方。
風(fēng)雪越來越猛,四周白茫茫一片,連熟悉的山路都辨不清了。他深一腳淺一腳往前走,忽然看見前方山坳里透出一點(diǎn)昏黃的燈光。走近一看,竟是座孤零零的土坯房,柴門半掩著,煙囪里飄出幾縷淡煙。
栓柱趕緊上前敲門,門 “吱呀” 一聲開了,出來個中年婦人。她圍著青布圍裙,鬢角插著朵干菊花,臉上帶著和善的笑:“這位大哥,可是迷了路?快進(jìn)來暖暖身子。” 栓柱連聲道謝,跟著婦人進(jìn)了屋。
屋里陳設(shè)簡陋,土炕上堆著舊棉被,墻角支著口鐵鍋,鍋里正煮著山芋,飄出陣陣香氣。婦人搬來木凳讓他坐下,又遞過一碗熱姜湯:“大哥喝碗姜湯驅(qū)驅(qū)寒,這天兒在山里走,可是要凍掉鼻子的。”
栓柱接過姜湯一飲而盡,暖意從喉嚨直透心底。他打量著婦人,見她眉眼間透著股說不出的靈氣,不像尋常山民。婦人似乎看出他的心思,笑著說:“我男人早年進(jìn)山打獵沒回來,就剩我一人守著這破屋,難得有客人來。”
兩人正說著話,屋外的風(fēng)雪突然小了些。栓柱起身想告辭,婦人卻一把拉住他,臉色驟然變了:“大哥且慢!你臉上黑氣纏繞,印堂發(fā)暗,可是大禍臨頭而不自知啊!”
栓柱嚇了一跳,摸了摸自己的臉:“大姐說笑了,我就是走山路累著了,哪有什么大禍?” 婦人搖搖頭,從柜子里拿出一面磨得發(fā)亮的銅鏡:“你自己看看!”
栓柱湊過去一照,只見鏡中自己臉色灰敗,雙眼下方果然有兩團(tuán)淡淡的黑氣,像被人抹了鍋底灰。他心里咯噔一下,想起今天路過一片亂葬崗時,好像被什么東西絆了一下,當(dāng)時沒在意,難道真撞上了不干凈的東西?
婦人嘆了口氣:“你定是誤闖了‘陰魂坡’,被那里的孤魂野鬼纏上了。今晚子時,它們便會來找你索命。” 栓柱嚇得魂飛魄散,“噗通” 一聲跪在地上:“大姐救命!您要是救了我,我下輩子做牛做馬報答您!”
婦人連忙扶起他:“大哥莫慌,我這里有個法子。你把身上的貨擔(dān)留下,換上我男人的舊衣服,躲在柴房里,無論聽到什么動靜都別出來。” 說著,她從炕柜里翻出一件打滿補(bǔ)丁的粗布褂子。
栓柱不敢怠慢,趕緊脫下自己的棉襖,換上那件帶著霉味的舊褂子,又把貨擔(dān)藏在墻角。婦人把他領(lǐng)到柴房,柴房里堆滿了枯柴,角落里有個草堆。“你就躲在草堆里,切記,子時三刻前絕不能出聲。”
栓柱點(diǎn)點(diǎn)頭,縮在草堆里,心里七上八下。婦人給他掩上柴房門,又叮囑了幾句,這才回到正屋。栓柱透過柴門縫往外看,只見婦人點(diǎn)上三炷香,擺在供桌上,又拿出一碗米飯,對著門外念念有詞。
夜色越來越深,窗外的風(fēng)雪又大了起來。栓柱縮在草堆里,凍得瑟瑟發(fā)抖,耳朵卻豎得高高的。快到子時的時候,屋外突然傳來 “簌簌” 的聲響,像是有人在雪地上行走。
緊接著,柴門被輕輕推開一條縫,一股刺骨的寒氣涌了進(jìn)來。栓柱嚇得屏住呼吸,只見兩個黑影飄了進(jìn)來,穿著破爛的壽衣,臉色慘白,眼窩深陷,正是傳說中的吊死鬼和淹死鬼。
吊死鬼尖著嗓子說:“奇怪,明明聞到生人味,怎么沒人?” 淹死鬼甩了甩頭上的水珠,指著墻角的貨擔(dān)說:“看,這是他的貨擔(dān),人肯定沒走遠(yuǎn)。” 吊死鬼飄到貨擔(dān)前,用枯瘦的手指戳了戳:“哼,想躲?以為換了衣服就能騙過我們?”
栓柱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雙手緊緊抓住草堆。就在這時,正屋的婦人咳嗽了一聲,說道:“兩位爺,天寒地凍的,進(jìn)來喝杯熱茶吧。” 吊死鬼和淹死鬼對視一眼,飄到正屋門口。
婦人端著兩杯熱茶出來,臉上堆著笑:“兩位爺辛苦了,這么晚還在當(dāng)差。” 吊死鬼接過茶,狐疑地看著她:“你這婦人,膽子不小,竟敢管我們的閑事。” 婦人嘆了口氣:“不是我多事,只是看那貨郎可憐,家里還有八十歲的老娘等著他呢。”
淹死鬼呷了口茶,語氣緩和了些:“罷了,看在你一片好心的份上,今天就放過他。不過,下次再讓我們碰上,可就沒這么便宜了。” 說完,兩個黑影化作一陣陰風(fēng),消失在門外。
栓柱躲在柴房里,直到聽不到任何動靜,才敢喘口氣。婦人推開柴房門,把他扶出來:“好了,沒事了,他們走了。” 栓柱渾身癱軟,跪在地上給婦人磕了三個響頭:“多謝大姐救命之恩!”
婦人把他扶起來,從柜子里拿出幾個烤山芋:“快吃點(diǎn)東西暖暖身子,天一亮你就趕緊下山,以后別再走夜路了。” 栓柱點(diǎn)點(diǎn)頭,狼吞虎咽地吃著山芋,心里充滿了感激。
第二天一早,風(fēng)雪停了。栓柱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一片厚厚的積雪里,身邊散落著幾根枯柴,哪里有什么土坯房?他猛地站起來,環(huán)顧四周,只見不遠(yuǎn)處有座破敗的山神廟,廟前的雪地上,赫然印著兩行清晰的腳印,一直延伸到廟門。
栓柱心里一驚,連忙走進(jìn)山神廟。廟里蛛網(wǎng)密布,神像早已殘破不堪,供桌上卻擺著三炷燃盡的香,旁邊還有一個豁了口的粗瓷碗,碗里殘留著幾點(diǎn)茶漬。墻角的草堆里,扔著一件打滿補(bǔ)丁的粗布褂子,正是他昨晚穿過的那件。
他這才恍然大悟,昨晚遇到的婦人,原來是山神廟的神靈顯靈。想起婦人的救命之恩,栓柱跪在神像前,又磕了三個響頭,發(fā)誓回去后一定湊錢重修山神廟。
回到家后,栓柱把這件事告訴了鄉(xiāng)親們。大家聽了都嘖嘖稱奇,紛紛拿出錢來,跟著栓柱上了小熊嶺。他們拆除了破敗的山神廟,在原址上重新蓋了一座氣派的廟宇,又請工匠重塑了神像。
從那以后,小熊嶺再也沒有出過怪事,過往的行人只要到山神廟燒炷香,就能平安過山。而李栓柱也不再走夜路,每次進(jìn)山送貨,都會特意繞到山神廟前拜一拜,感謝神靈的救命之恩。
這個故事在晉地太行山區(qū)流傳了很久,老人們常說,做人要心存善念,說不定什么時候,神靈就會在暗中保佑你。而那座山神廟,至今仍矗立在小熊嶺上,見證著這段神奇的往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