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攝影報道
什么樣的科幻故事才能直擊心靈,真正打動讀者?7月5日,在“天問科幻文學創作營”開營儀式上,擁有20多年科幻編輯經驗的楊楓,為現場的青年科幻創作者帶來了一場干貨滿滿的分享。
一個故事是不是吸引人,通常人們會用一句很流行的話來判斷——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楊楓提醒,實際上很多人會發現效果可能并不是那么好。“明明我的情節已經很意外了,也都符合邏輯,為啥還是說我的故事不好看?”楊楓指出這里有一個誤區:“很多作者追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節設計,卻忽略了前提——讀者必須先關心你的故事。如果讀者對你的故事毫不關心,那么你是不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對他來說根本就不重要。”
楊楓分享的主題
六大方法幫助作者寫出“神作”
怎么讓讀者從一開始就關心你寫的科幻故事呢?楊楓系統分享了她所觀察和總結的六種比較有效的實用方法:討喜的人物、有效的懸念、奇特新穎的世界觀、矛盾的人物關系、獨特的戲劇動機、用地方元素賦能科幻創作。“這六種方法,只要能夠熟練掌握其中任意一種,都足以保證寫出一個能讓讀者關心、能吸引他讀下去的科幻小說開局。當然,如果你的故事同時具備這六種特質,那么恭喜你,你的筆下可能即將誕生一部‘神作’。”
首先,她提到最通用的一種,不僅適用于科幻創作,也適用于所有類型文學,那就是塑造一個討人喜歡、讓人感興趣的人物。
她舉一個網文科幻例子,“愛潛水的烏賊”寫的小說《長夜余火》。這個小說的成功之處首先在于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主角形象。“作者甚至還沒到第三章,一個與眾不同、有點神經質、背景神秘、富有魅力的主角形象,就躍然紙上了。這樣一個人物,讀者自然會關心他之前的成長經歷,也會期待他之后的命運。在此基礎上,才會去談論后續的情節是否符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楊楓在分享
“無法讓人關心的懸念只能叫困惑”
楊楓提到第二種方法叫“有效的懸念”,“懸念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加個“有效的”這個定語呢?因為有些懸念實際上是無效的。隨著類型文學的不斷發展,讀者對懸念的耐受度正在不斷提高。比如說一個經典的懸念——“某人死了”,如果只是單純這么寫,那實際上就是個無效的懸念,這個世界上每一秒鐘都有人離世,但我們并不關心,對吧?怎么讓‘某人死了’這個懸念有效呢?要么就是你這個人物本身塑造得很好,要么就讓這個懸念本身足夠精彩。”
在此,楊楓舉一個推理科幻中的例子——有一部英國科幻小說叫《星之繼承者》,開局也是用的這個經典懸念“某人死了”。但它把這個懸念做到了極致,首先,這個人死的地點很特殊,他死在月球上。其次,死的時間也很特殊,用同位素測年法去檢測他的尸體發現,他死于五萬年前。而小說發生的年代是2027年。這個謎題就很吸引人,讓人想看下去,那么這就是一個有效的懸念。“寫作者在試圖構造一個懸念的時候,最好回過頭把自己代入讀者視角,問問自己:我真的關心這個懸念嗎?能讓人關心的懸念叫懸念,無法讓人關心的懸念只能叫困惑。”
第三種方法是設計一個奇特新穎的世界觀。比如《寂靜之地》,它設定了一個沒有聲音的世界,因為出現了一種專門循著聲音捕殺人類的怪物,只要發出一點兒聲音,就會被怪物殺掉。比如《生存家族》,它設定了一個沒有電的世界。經典科幻小說《黑暗宇宙》則設定了一個沒有光的世界。劉慈欣的《超新星紀元》,它設定了一個沒有成年人的世界,十二歲的孩子們建構了新的文明和社會形態。而在《沙耶之歌》里,男主角看見全世界的人都變成了怪物,只有他愛的那個女孩兒還是正常人類。
作為中國科幻出版領域的資深從業者,楊楓曾任職《科幻世界》雜志社,后創立八光分文化,推動多部科幻作品實現影視化改編。她的分享也讓現場年輕人深受啟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