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漫步老街,“似溪”的目光將不再聚焦于它變成了熱鬧的網紅商業街,而是探訪藏在尋常巷陌中的老建筑。它們,是赤坎古商埠鼎盛時期的遺址。光陰就藏在這些歷盡滄桑、遍布在老街現代建筑之間“老家伙”中,靜靜地佇立在嶄新的樓群里。小巷布滿青苔的青磚透著幾成古樸韻味,不少游客們卻把它們當作刻意的點綴。那今日,就和我們用銳利的眼光,尋找老街存留的歷史建筑,傾聽它們的故事吧!
首先,是湛江市赤坎區博物館。通過模型可以看到一到八號碼頭齊齊由古老渡街和大通街通向海邊街,即現今的民主路,九號十號碼頭則通向現今的中山二路。大通街東面當時還是一片海灘,來往貨船通過鴨乸港出入商埠,因此大通街成為當時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地,各種本土產品和洋貨都在里集聚。正因如此,此處商鋪林立,逐漸發展成一條繁華的商業街。生意興隆通四海,大通街也因此得名。
(赤坎古商埠模型 唐卓攝)
(古老渡街 唐卓攝)
接著,視角轉向碼頭。赤坎埠的海灘是淺海灘,大貨船無法靠岸,貨物只能由一只只接駁船轉移到碼頭,再由工人送上碼頭。碼頭具有防盜設計,石質門檻和門楣上有代表天圓地方的圓形和方形凹槽,可讓木柱嵌入其中,盜賊無法輕易打開。六號碼頭邊上還有一塊石碑,從殘留的文字可以看到,是當時各個商號共同集資修建了碼頭。
(碼頭門檻上的方形凹槽 唐卓攝)
(六號碼頭的石碑 唐卓攝)
走過大通街,我們又來到了泰安街,楊益三舊居就在泰安街十三號,紀念堂則與之相鄰。楊益三是廣州灣第一個同盟會會員,同時也是廣州灣商會董事。楊益三出身市,依靠赤坎商埠建立了自己的商鋪榮昌號。他目睹過法國人從腐敗懦弱的清政府手中強占廣州灣,也見證了湛江人民英勇的抗法斗爭,于是決定參加革命,推翻清政府。加入同盟會后,楊益三負責財政,利用商人身份籌款,為反清革命籌集資金。辛亥革命期間,他與孫中山兄長孫眉在粵西發展同盟會會員,組織粵西軍民起義。楊益三后代為紀念他的革命事跡,便于1934年修建了楊益三紀念堂。
(楊益三舊居 唐卓攝)
(楊益三紀念堂 劉子淇攝)
當腳步來到南興街,你就能看見靜園。靜園建于1926年,主人是廣州灣商會第一任會長,陳斯靜。抗日期間,陳斯靜領導商會成立救國募捐委員會,籌集物資支持抗戰,還組織慰問團,前往廣西靈山慰問十九路軍抗日將士。抗戰爆發后,大量難民涌入廣州灣,陳斯靜便帶領商會給難民送醫贈藥,煮粥煮飯,為抗日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修葺后的靜園 唐卓攝)
(靜園的琉璃花窗 唐卓攝)
逛完上面的古商埠,再游填海造地后建成的“三民”街區。廣州灣時期四大酒店之一的南華大酒店就位于中山二路55號。抗日戰爭初期,日寇尚未打到湛江,大量國人便逃難至此,赤坎埠的餐飲與旅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南華大酒店是當時最大最高檔的酒店。1949年12月19日,湛江宣布解放,市軍管會就在南華大酒店舉行各界代表慶祝湛江解放暨元旦座談會。在建國后,曾改名人民酒店,1973年又改回南華大酒店。此外,勝利大酒店也是四大酒店之一,于1945年建成后,恰逢廣州灣日軍投降,建設者張明西就將酒店借給46軍軍部,用作日軍簽字投降儀式的場地。為紀念抗戰勝利,張明西便將酒店命名為“勝利大酒店”,在解放后,勝利大酒店改名為建設旅店。
(南華大酒店 唐卓攝)
時光荏苒,赤坎老街的老建筑默默記錄著這個地方的過往,而今日的故事還在繼續。了解老街歷史的一路艱辛,生活在今天的我們越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安寧。當你來到赤坎老街打卡時,不妨多留意這些老建筑,傾聽一場屬于它們的故事。
文字 | 方圓
圖片 | 唐卓 劉子淇
編輯 | 方圓
初審 | 馮陳艷
終審 | 羅丞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