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新浪科技援引自eSIM產業鏈人士消息,時隔兩年,中國三大運營商終于要重啟eSIM業務了,將于今年下半年全面放開。
不過,據中國經營報消息,運營商的確將重啟eSIM業務,但不涉足手機。
報道稱,中國聯通攜手中興通訊推出了基于 eSIM 技術打造的云電腦 PAD 產品,側面印證了電信運營商將重啟 eSIM 業務的傳聞。
報道還稱從運營商相關人士處獲悉,目前運營商 eSIM 業務已經恢復,但仍集中在物聯網及智能穿戴領域,手機 eSIM 業務暫不會涉足。
三大運營商中,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都在對相關系統進行升級和優化,后續業務將逐步開放。而中國聯通步伐最快,已在北京、天津、河北等 25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率先恢復了 eSIM 業務。
2023年5月至7月,三大運營商曾相繼發布公告,宣布由于業務維護升級,暫停辦理 eSIM 手表一號雙終端業務,恢復辦理時間另行通知,此后,運營商未再公布該項業務恢復的消息。
此前,知名博主數碼閑聊站透露, iPhone 17 Air 國行版將移除物理SIM卡槽,轉而用eSIM;另外年底的驍龍 8 Elite Gen 2 手機和華為新機均在測試eSIM。
如果前述消息屬實,那么 iPhone 17 Air 國行版以及其他旗艦機型的eSIM商用落地也就希望渺茫了。
eSIM帶來的好處毋庸置疑,如取消實體卡槽后,手機將更加輕薄、防水;換號不換卡,用戶切換運營商更簡單方便;在用戶一鍵換網的壓力下,運營商勢必會推出更優惠的資費以及更優質的服務;eSIM還能推動智能硬件普及等。
盡管如此,eSIM也面臨兼容性、運營商支持、信息安全、隱私法規和費用問題等挑戰。
要想真正實現eSIM技術在智能手機中的廣泛應用和普及,或許仍需要更多時間來解決相關的問題。
編輯:c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