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布克賽爾縣緊扣基層治理現代化目標,推廣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體系,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轄區矛盾糾紛調解率逐年攀升,群眾滿意度、獲得感顯著提升,探索出一條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
搭建多元共治平臺 激發居民自治活力
搭建平臺共自治。依托“線上+線下”治理模式,搭建30個“居民議事”平臺,打造“茶話會”“鄰里議事會”“共享小屋”等20個實體化自治空間是居民群眾協商事宜時的好去處,推動居民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培育骨干強自治。培養骨干居民,提升自治能力,推動議事平臺高效運作,依托社區自治平臺,孵化社區自治組織14個,培訓居民議事代表80人次,引導退休教師、熱心商戶等組建“社區智囊團”,進一步激發居民自主參與社區治理活力。規范流程賦民權。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機制,常態化、規范化推進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民主協商。通過居民議事會等渠道征集意見建議130余件,有效激發居民“主人翁”意識。在方案形成過程中,通過民意征集、議事會協商、社區“兩委”審核、居民代表會議決議的規范流程,全程公開實施方案與結果,切實保障居民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實現居民當家做主。
完善法制保障體系 維護社區和諧穩定
法治宣傳進萬家。組建“法律宣講服務隊”,聯動司法、法院、公安等職能部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牧民夜校等陣地功能室,常態化開展《憲法》《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等法治宣傳教育活動60場,不斷提升居民學法、用法、守法意識。網格聯動法潤民心。通過整合全領域資源構建“1+N”網格服務體系,有效激發社會組織和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科學劃分42個基礎網格單元,配備專兼職網格員190名,明確承擔法律普及、矛盾預警等職責,建立司法聯動機制,通過網格員協同司法、律師事務所等力量,提供法律幫扶服務20余件,一致得到居民群眾的好評。多元調處化風險。完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建立“縣-鄉鎮-社區-網格”四級調解網絡,整合人民調解、信訪調處等力量,深入網格片區,化解居民合同爭議、鄰里侵權、投訴咨詢、矛盾糾紛等40余件,調處成功率提升至98.3%,有效防范化解社會風險。
深化德治文化引領 培育文明向善風尚
德潤民心樹典范。以社區“石榴籽服務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托,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善居民公約自治、居民代表大會等議事等制度,開展道德模范評選、“最美家庭”“好鄰居”等先進典型選樹活動200場次,在轄區范圍內評選“好媳婦”“好公婆”等先進典型82名,營造人人爭當模范的良好風尚。善治同行暖鄰里。組織實施“守望相助”愛心接力、“友愛同行”、“陽光蓓蕾”青少年成長、“鄰里互助”“愛心幫扶” 等志愿服務項目活動60場,形成了與鄰為善、構建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文明治理機制,推動形成崇德向善、文明和諧的社會風氣。志愿服務暖民心。拓展志愿服務新路徑,組建“銀發調解隊”“青年先鋒團”等特色志愿隊伍20支,針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群體開展“一對一”精準幫扶。搭建“志愿服務積分超市”平臺,將志愿服務時長轉化為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或社區服務,有效提升居民參與積極性。
強化智慧治理模式 構建精準服務體系
科技賦能智治社區。積極推進智慧化、智能化、智力化融入社區治理工作,通過 “網格兜底、網上預警、智圈服務等智治模式,聯合公安、物業等部門資源,建成智能化監控點位3000個,實現重點區域隱患智能預警全覆蓋。智慧平臺全域覆蓋。加快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完成全縣92%的居民信息錄入智慧黨建信息系統,將縣綜治中心“新服辦”“和事通”等微信小程序推廣至各個居民微信群,講解使用方法,幫助轄區居民拓寬線上反映問題的渠道。智慧社區便民升級。依托12345政務服務平臺,健全社區便民服務信息網絡建設,完善自助服務設施,同步拓展“云上問診”服務,接入縣人民醫院在線診療平臺,居民通過上傳病歷獲取分診建議,群眾辦事效率顯著提升。來源:縣委組織部組織二室 帕爾娜·阿努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