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文徵明讓我最為佩服的還是他的長壽基因,在那個科技與物資并不是特別發達的時代,能健康長壽到90幾歲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呀。他非但如此,在90歲之際還能提筆寫下這長卷行書《滕王閣序》,其書作之美讓人驚嘆不以,這哪是一個90歲老人能做到的。
文徵明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言人,據記載,他2歲時還無法直立走路,6歲之時連站都還站不穩,別人1歲半呀呀學語,而他更是到了8歲還不會講話,比我還晚,我到5歲才會說話。在那個科舉至勝的時代,他連考9次,無一例外的次次落榜,連個鄉試都不中第。
你以為就如此嗎,當然不是了。但他經過不泄的努力,最終在文學界與唐伯虎、祝枝山及徐禎卿被世人共稱為“江南四大才子”,也即明代的吳門四才子,就是在當時蘇州城里四個才華橫溢。性格灑脫的文人雅士共稱。
直至五十四歲那年,他終是得以進入仕途入京為官,注意他這里并不是考進去的,而是藝術生。雖努力了大半輩子,最終得嘗所愿,美夢成了真,但真實的官場與他所思所想的卻差之千里,后來的他因不諳官場世故,三年后便選擇辭官歸里,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書法藝術創作中。
晚年的文徵明,歷經歲月滄桑,對人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多次以王勃的《滕王閣序》為題進行書法創作,而其晚年所書的《滕王閣序》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滕王閣序》是王勃于少年得志之時的高光之作,也是他的絕筆之作,在王勃做完此序之后的歸鄉之路上不久便去世了,具體原因可以自己搜索一下,這里就不多闡述了哦!王勃此作文辭華麗,意氣風發,展現了初唐四杰的青春風采。
而文徵明書寫此序時已屆暮年,鉛華洗盡,他的筆下沒有了少年的張揚與鋒芒,取而代之的是歷經滄桑后的從容與淡定。起筆處,文徵明順鋒輕入,如春蠶食葉,細膩而靈動;行筆時,以中鋒為主,力道均勻,似屋漏痕般古樸而穩??;收筆則變化豐富,或含蓄內斂,或瀟灑外放,毫無拖泥帶水之感。
文徵明此作采用了明代行書典型的章法布局,其行距緊密,字距疏朗,使整幅作品既具有整體感,又不失呼吸空間。
墨色自然而然就有了濃淡干濕的差別。比如寫到 “襟三江而帶五湖” 這句時,墨色又濃又飽滿,筆勢大開大合,特別有氣勢;可到了 “落霞與孤鶩齊飛” 這兒,筆鋒漸漸干了,紙上常出現絲絲露白的筆觸,就好像在慢悠悠地訴說著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變幻無常,讓人看了忍不住浮想聯翩。
文徵明的書風形成也是融合了多家名帖名法而成的,他小時候受父親文林的影響,后來又拜李應禎為師,學到了晉唐時期書法的筆法精髓。之后他還不斷向其他書法家學習,把王羲之書法的飄逸、趙孟頫的圓潤和米芾的跌宕起伏,都巧妙地融進了自己的字里。
他寫的《滕王閣序》,既有著古人書法的那種風骨神韻,又帶著自己獨有的創新,形成了端莊秀麗、自然流暢又不死板的風格。
最后不得不再說一下文徵明的頂級人品,他的書品與人品齊平,是一個難得的書家。
故事是這樣子的,明代那會兒,商品經濟火得很,文人靠賣字賣畫掙錢成了普遍事兒??晌尼缑鞑灰粯樱麑幵高^著清貧日子,也不貪慕那些虛浮的名利。
要是有權有勢的人拿著大把銀子來求他的字,他常??蜌獾鼐芙^;但街坊鄰居來請他寫字,他總是樂呵呵地答應,從來不計較給不給報酬。他這種為人處世的品格,就像他寫的字一樣,透著股含蓄內斂的美。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