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汝墳》的詩歌大意
(此篇教你如何運用訓(xùn)詁、邏輯推理、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解讀詩歌的內(nèi)涵。)
汝,汝河,河南西南部的一條河,汝陽,汝州,都是根據(jù)汝河命名的。
墳,不是墳?zāi)梗瑵濉钡募俳枳郑囊玻影丁⒑拥痰囊馑肌?/p>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diào)饑。
遵,遵循,沿著。條,樹枝。枚,樹干。
君子,先秦時期貴族的統(tǒng)稱。《詩經(jīng)》中,妻子通常將做官的丈夫稱為君子。
惄,饑也。
調(diào),朝、早晨的意思。調(diào)饑,早上挨餓,以喻男女歡情未得滿足。
情景再現(xiàn):
從第一句所給的信息,我們能得出:沿著河岸走的是一位留守婦女,她的丈夫去中原地區(qū)(洛邑)長期出差了。
可能是新婚幾年還未生育,一方面妻子感情空虛需要丈夫的撫慰,另一方面也是迫于輿論壓力,需要生一個孩子。所以她早上起來,拿著斧子出門,沿汝河岸邊走著,這應(yīng)該是丈夫回來的捷徑。
她用斧子坎掉河岸邊的樹枝,一是為了路好走;二是出于安全考慮,樹里可能隱藏野獸蛇蟲之類。也可以看作是,妻子發(fā)泄自己內(nèi)心焦慮、壓力的一種行為表現(xiàn)。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肄:樹砍后再生的小枝。說明這位妻子,來河邊砍樹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這段時間,她一直沿著河岸這條路,等丈夫回來。
丈夫終于回來了,妻子說:請不要再離開我!妻子的話語,也引出了第三段內(nèi)容。
魴魚赪尾,王室如毀。雖則如毀,父母孔邇。
《詩經(jīng)》中提到魚,都是暗指男女婚嫁或男女歡愛之意。這就和第一段:惄如調(diào)饑的調(diào)饑,對應(yīng)上了。
赪尾,指魚尾呈淺紅色。《毛傳》:赬,赤也,魚勞則尾赤。
王室,即周王室。
毀:同“燬”,火的意思。這句是說,王室的公務(wù)急如火。
孔:甚、很。邇:近。
情景再現(xiàn):
夫妻二人離別太久,彼此甚是想念,此刻終于相擁一起。他們“忙活了”一晚上,有些勞累......
一大早,丈夫就起床穿衣。妻子一看,丈夫這是要走,就問:你干嘛去?丈夫回答道:這兩天單位工作太忙了,我得趕緊回去干活去。
妻子勸說道:工作雖然要緊,但是父母就近在咫尺,他們現(xiàn)在年紀(jì)大了,又有病在身,行動不便,我一個人管不過來,你先不要去了,幫我在家照看父母。
關(guān)于“邇”,有人解為:迫近饑寒之境。
如果按這樣的理解,便可推斷,此時已到了西周王朝的末期,戰(zhàn)事頻發(fā),徭役繁重,基層公務(wù)員,常年在外服役,不能回家,不能盡孝,夫妻長久分離,情感也得不到滿足。原本的一個小康之家,也變得貧病不堪。
但是“邇”,一般只有近的意思。
妻子說:雖則如毀,父母孔邇。
那么妻子的言下之意,就需要我們?nèi)ゲ聹y了。
如果父母身體健康,自己就可以管自己,加上妻子協(xié)助,丈夫完全可以在外忙工作,但是父母生病,妻子就不能單獨贍養(yǎng)。父母重病在身,年紀(jì)也大了,沒有幾天活頭了。
所以,父母孔邇,當(dāng)理解為:父母大限將近了。
當(dāng)然妻子也是有自己的打算:把丈夫留在身邊,生個孩子再說。
除過調(diào)饑,男女歡情未得滿足之外。
通過妻子大清早拿著斧子砍樹,說明妻子極度思念丈夫之外,也暗含了妻子遭受的壓力,以及因此而產(chǎn)生的焦慮情緒。
因何而遭受壓力?
我們可以猜測:一對夫妻結(jié)婚三年還沒有孩子,父母、街坊鄰居,肯定會對這位妻子,指指點點,質(zhì)疑她不能生養(yǎng)。
而妻子也是有苦衷的,丈夫都常年不在,和誰去生?所以,妻子會以父母無人贍養(yǎng)為由,挽留丈夫。
二、《汝墳》帶給我們的思考
先秦時期統(tǒng)治者的育(御)民之術(shù),是通過宣泄、引導(dǎo)人民的感情而完成的。
戰(zhàn)事緊急,戰(zhàn)士們常年不能回家,那就唱“戰(zhàn)事多么辛苦,士兵多么想家”,來緩解士兵們的辛勞和思念。比如《小雅·采薇》,就有解讀為文王出征前,鼓舞、慰勞士兵的歌曲。
像我們現(xiàn)在的歌曲-《軍中綠花》,就是戰(zhàn)士的歌,表達(dá)了對母親和戀人的思念。但這首歌有疏解、也有堵和先秦時期的完全疏解是有區(qū)別的。
我們回到詩中,妻子的要求十分合理。情感需求、消解對外的質(zhì)疑、幫助自己贍養(yǎng)父母,這些都是人性最基本的需求,需要丈夫去滿足。
就像《陳情表》一樣: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yuǎn)。
李密為啥屢次辭職不就,就是因為他要贍養(yǎng)祖母,被傳唱近千年。
寫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張養(yǎng)浩也是一樣,辭官的理由就是回家贍養(yǎng)父親。父親病重,沒有幾年活頭了,趕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盡孝。
通過這些例子,把“邇”,理解為父母大限近在眼前,還是非常恰當(dāng)?shù)摹?/p>
古代講仁孝、忠孝,以孝治天下。孝是仁、忠的基礎(chǔ),沒有孝何以談忠,所以父親近,而君王遠(yuǎn)。
不僅父親無人贍養(yǎng)可以辭官,而且父母死去,必須回家守孝三年,稱為“丁憂”,帶薪休假,這是朝廷規(guī)定的。
如若遇到非常緊急、重大的事情,宰相級別的,君王可以特別下旨,召其回朝,稱為:奪情、奪志。
近期電影《封神·第一部》中,君父是父,親生父親也是父,到底誰更重要一點呢?當(dāng)然是親生父親,這也是符合人性的。
妻子提出的孝順父母是德,而丈夫說出的王室如毀,也是他盡忠的德。
這是一對有德的夫婦。
但是詩的結(jié)尾并沒有給出,丈夫的選擇,也因為這是一對矛盾。丈夫到底是聽了妻子的話,留下來;還是又離家,忙工作去了?詩沒有給出回答。
我們運用《大學(xué)》里的話來解答:
《詩》云:“樂之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為民之父母。
順應(yīng)民情,順應(yīng)人性,才可以稱得上民之父母,圣明的君主。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是選擇王室,還是選擇父母,不同位置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此篇,不僅說了中原教化之后,南方夫婦的妻之德和夫之德,也同樣給予統(tǒng)治者以思考:如何去平衡,征夫贍養(yǎng)父母、愛護(hù)妻子和他工作繁忙之間的矛盾。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