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馬娟 黃芙蓉 記者 李子璇)空氣炮、反射“變臉”魔術、可樂電池點亮小燈、紙橋承重、紙杯飛行器……日前,淮陰師范學院物電學院“山哥山姐”利用暑期奔赴盱眙縣仇集中學,開展了“山里實驗室”,還以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引入,展示奇妙的編程魔法,為山娃們埋下了“科學”的種子。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群師范生是物電學院“山哥山姐”志愿服務團隊,40名淮陰師院師范生結對20名盱眙留守山娃,一起進行暑期支教活動。作為全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山爸山媽”關愛留守山娃“1+2=1”項目的延續,“山哥山姐”志愿服務團隊特別邀請“山爸山媽”項目發起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吳凱擔任指導老師,進一步傳承“山爸山媽”的育人情懷。
“作為未來的教師,如何將專業知識生動有趣地傳遞給山里的孩子,這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志愿者告訴記者,他們以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引入,展示奇妙的編程魔法。
吳凱校長提到山里的教育資源有限,希望娃娃們看到這些機器人,能為他們埋下“科學”的種子。于是,志愿者們精心設計并實踐了“山里實驗室”環節:空氣炮的震撼、利用光全反射原理的“變臉”魔術、可樂電池點亮小燈的奇妙、紙橋承重的挑戰、紙杯飛行器的DIY……這些趣味科學項目,正是師范生們將復雜的物理原理轉化為可感可知的教學實踐。
在“山外大千世界”生涯課堂上,物理學鄉村定向師范生以自己的成長經歷現身說法。他講述了從生活現象中“開竅”愛上物理、到立志投身鄉村教育的心路歷程,不僅點燃了留守兒童的學習熱情,也深化了志愿者們對教育價值的理解和對未來使命的認同。
“山間思政課”聚焦“新時代傳承踐行恩來精神”。通過講述周恩來總理少年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故事,解讀其奮斗精神和樸實作風,師范生們不僅是在向孩子們傳遞精神力量,更在備課和講解的過程中,經歷了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
未來,淮陰師范學院“山哥山姐”志愿服務團隊將持續深化“三下鄉”內涵,創新形式,以科技、教育和文化為紐帶,在為鄉村教育振興和留守兒童成長賦能的同時,更加致力于打造師范生實踐鍛煉、增長才干、增強社會責任感的堅實平臺,讓青春之花在服務國家、奉獻社會的實踐中絢麗綻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