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望,今天聊一個對商業健康險的巨大利好。
最近兩年,有關醫藥方面,有個很重要的改變,就是DRG改革。
醫保控費帶來的困境就是,就是在醫保系統內,如果想要用一些自費藥或者原研藥,醫院很難開出。
這樣導致,若治療時,我們即便自費,也沒辦法在公立醫院,找到滿意的治療方案。
另一個就是,如果一旦公立醫院開不出原研藥、自費藥,也對依賴醫保體系的商業保險造成較大的影響。
當然,這半年來,很多百萬醫療險為了應對醫保改革,已經自帶了院外藥責任。但即便帶院外藥,實際開藥的難度還是存在的。
基于這種情況,用藥自由的討論也多了起來。
其實,醫保局早就關注到了民眾的訴求,在今年以來的會議中,屢次談到了有關藥品目錄的改革,從丙類目錄,再到月初,提出的商業保險藥品目錄。
這個賬戶,不僅能解決自費藥的問題,還能讓商業保險的價值,得到更大的體現。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這個商保目錄的具體細節。
有關藥品,醫保之前會劃分三個目錄——甲、乙、丙。
其中甲類藥品基本上可以全額報銷,乙類藥可部分報銷,丙類藥需要自費。
能報銷的甲乙兩類藥,最近數據是合計3100種左右。相比之前,丙類藥高達15萬種以上。這么算,醫保能報銷的藥品種類,真就是零頭。
以往在醫保沒控費前,去醫院治療,還是能開出一些丙類藥的。
但后續,在DRG改革影響下,很多丙類藥就很難被開出。
另外,很多效果好的新型藥品,也因為昂貴的價格,進不了丙類藥名單。
這就意味著,想要自費,都用不到效果更好的藥物,只能通過院外藥來實現。
為改善這個局面,醫保局這兩年做了相關的改革,今年年初發布了第一版醫保丙類藥目錄。囊括了一些之前無法納入目錄內的治療效果好的創新藥。
然后最近,丙類目錄被更改為商業保險創新藥品目錄,正式把商業保險的定位提高。
下面咱就一起看一下,在7月初,針對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發布會上,有關商保藥品清單具體細則有哪些。
主要是在第七條,提到了增設商保創新藥品目錄。
既然提出三點要求,那納入的藥品,就應該同時滿足這些要求。這樣,很多效果好但非創新藥,可能就沒辦法引入。
還明確提到了,商保創新藥目錄內藥品,不計入基本醫保的自費指標和集采中選可替代品種檢測的范圍。
也就是說,不受DRG控費的影響,也不會因為價格貴而被集采的藥品輕易替代。
算是給效果好的創新藥開了個綠燈。
當然,只有買商業保險的,才能報銷目錄內的藥品。
除了開設商保清單,松綁目錄內藥品,醫保局也提到了,醫保和商保的協調,讓商保更為便捷。
具體措施就是讓醫保和商保協同結算。
這個我真的非常期待。
我理解中,能提升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產品定價;另外則是理賠體驗。
定價這塊,因為有醫保數據的支撐,商業保險可以更好的評估投保人的健康情況,更為透明,減少騙保成本,這就能節約很大一筆支出,讓保險設計的價格,有希望降低。
當然,我說的是有希望,這個數據能否提升投保人健康準確性,還有待后續觀察。
第二個層面理賠體驗的升級,這個真的能給我們的就醫體驗帶來很大的升級。
如果實際理賠過的客戶,多少都會為收集理賠材料有些頭疼。這個并不怪保險公司,畢竟他們要根據材料來評判,治療到底花了多少錢,以防騙保。
問題是,所需要準備的材料,確實很多,包括出入院證明、醫療發票、醫保結算單等等。
在我們這里投保的客戶,都會有理賠老師協助整理材料。若自己提交,真不知道有多頭大。
如果醫保和商保貢獻數據以后,可以實現一鍵式結算。
我查了下,北京已經有試點開始執行,體驗到了報銷的便捷。
就是就醫后,若有商業保險的話,即可直接同步報銷,省時省力又便捷。
現在醫保報銷就是,交費后,直接同步醫保報銷多少,自費多少。后續結算信息打通后,商保也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
這個其實類似于現在高端醫療險的直付。當然,高端醫療的直付更廣泛,擴展了私立醫院,體驗感自然是更好的。
另外,有關具體名單藥品,醫保局給的態度是尊重保險公司的市場主體地位。
會協同保險公司、行業專家一起制定商保目錄名單。
以上就是月初發布的涉及商業保險藥品目錄的一些信息。
概括一下就是,以后,會對原本的丙類藥目錄升級。
引入一些治療效果更好的創新藥品,納入到目錄內,這樣如果有商業保險的客戶,就可以在院內開到那些昂貴的藥品。
那這次藥品目錄改革,到底意味著什么呢?
最本質的是,商業健康險的價值,終于被官方印證了。
其實,從開始從事保險行業以后,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和大家強調百萬醫療的價值。
在我看來,百萬醫療險的價值,的確被大大低估了。
在我們的就醫體系內,醫保其實只是承擔根基的角色??珊芏嗳藚s誤認為,醫保能解決一切,沒有配置相應的商業保險。
實際上,僅靠醫保,是遠遠不夠的。
畢竟,普惠、服務與價格,三者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只購買醫保,遇到一些小病,花費大幾千的,醫保報銷一半,余下的自費,我們尚且可以自付。
但若是大病,就難以招架了。
我們客戶基數大,和大家分享過很多理賠案例。
涉及到重病治療的,比如癌癥這些疾病,單次治療費用至少涉及10萬以上;并且涉及重疾,都是長期持續治療。
這個時候醫保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
比如單次治療費用10萬以上,醫??赡苤粓箐N5萬左右,余下5萬費用就全得靠自費來承擔。
若再涉及后續費用,比例也是如此,自費負擔很重。
但如果,患者購買了百萬醫療險,情況就完全不一樣。
百萬醫療險,不限社保范圍,在扣除1萬免賠額(好的百萬醫療能做到重疾0免賠)后,余下的自費費用就能報銷。
極大幫助到重病患者,節省高額的治療費用。
另外,在DRG改革后,很多藥品,醫院開不出了,很多人便開始攻擊百萬醫療險的價值。
但實際上,這是政策的改變,和百萬醫療無關。
畢竟,百萬醫療險就是圍繞公立醫院體系搭建的,它的保費本身也不貴。不能指望每年幾百、或者小幾千,就完全實現用藥自由了。
那不是百萬醫療的責任,是高端醫療險的作用。
更何況,百萬醫療險也在積極努力的升級。
新出的產品,都在擴展院外藥責任,還有增加了私立醫院的就醫范圍。
如果本身,我們就預算有限,百萬醫療險就是普通人為數不多可轉移大病治療費用的工具。
當然,這次借著開設商保目錄后,百萬醫療險的作用會被逐漸放大。
因為這個目錄,明確只有商業保險能使用,沒有的話,就要自費。
這就無形中提升了,商業保險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當然,我覺得這個政策具體利好在現在來看,提升保險的普及遠大于藥品目錄的開設。
如果對百萬醫療險有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本身百萬醫療險就針對癌癥,拓展了一些治療效果好的院外靶向藥。
后期商討的商保創新目錄,也應該是圍繞這些藥品為主。
所以,短期內可能提升并不會很大,就是這些藥,能在院內和院外開的差別。
但長期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對商業保險的利好也是顯著的。
這次政策后,還沒配置百萬醫療的朋友,盡量還是安排上。畢竟我們得享受到對應的紅利,不能掉隊啊。
以上就是我關于本次醫保更新的一些體會和感受。如果大家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可以一起在文末討論。涉及具體產品推薦,可以看我們過往的文章——
或者掃文末二維碼,讓顧問老師為你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