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江蘇路街道愛心暑托班來了一位特別的“小老師”——來自長寧社區的高中生志愿者傅融,他為暑托班的小朋友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非遺課,讓傳統文化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作為中國人,我們應當盡自己所能把它傳承下去。”上午9點,傅融在教室內面對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學生們侃侃而談,從非遺的基本知識到制作技巧,再到傳承非遺文化的意義,小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他還時不時拋出一些小問題,引得大家紛紛舉手回答,整個課堂氛圍十分融洽。
傅融今年將升入高二,雖然自己也是個學生,但是他已經在愛心暑托班里當了三年“老師”了。早在2023年暑期的時候,他就帶著自己的研究成果登上了講臺,彼時他還只是一個初中生。“在初中的時候,因為一次參加和非遺文化相關的視頻比賽,采訪了許多非遺老師,讓我深受觸動,也因此和非遺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傅融說道,在制作視頻和采訪的過程中,他被傳承人的匠心所打動,從此便踏上了這條宣傳非遺文化的道路。
幾年下來,傅融沿著非遺文化的路徑四處尋訪,民族樂器、獨腳戲、海派旗袍、木版水印......在了解各種非遺技藝的同時,采訪了不少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不僅自己學習了豐富的非遺知識,他還利用視頻制作方面的興趣特長,制作了許多傳播非遺文化的短視頻,成為一名致力于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小導演。在這次暑托班的課堂中,傅融就向小朋友們展示了自己今年制作完成的非遺宣傳視頻——“琴器匠心——走近國家級非遺民族樂器制作技藝”。
“以前對非遺只有一些淺顯的了解,在聽完大哥哥的課之后,我對這項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暑托班的小朋友李詩韻表示,今后,自己也要多學習非遺文化,加入到傳承非遺的隊伍中。另一位小朋友范宇辰也對非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堂課既有趣又能學知識,回去我要把今天學到的非遺知識告訴自己家人和小伙伴,讓大家一起傳播非遺文化。”
“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非遺文化是我國歷史發展的見證,也是一項寶貴的文化資源。”對于青少年如何傳承非遺文化,傅融經過幾年的學習,也總結出了經驗,“傳承非遺,首先自己要對非遺有深入的了解,不斷學習相關知識,再把自己所學通過各種方式向人們宣傳,進而讓我們的非遺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和保護。”
撰稿/攝影/視頻:孔建宏
編輯:程 前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