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暑氣像一張密不透風的網,把人裹在黏膩的濕熱里。明明沒吃多少東西,卻總覺得腹脹沉重;早上起來頭發昏、眼皮腫,小腿像灌了鉛;舌頭一伸,厚厚的白膩苔上還浮著一層水汽 ——這可不是簡單的 “天熱犯懶”,而是脾虛在濕熱天里的 “求救信號”!
中醫常說 “脾主運化”,就像身體里的 “除濕機”,負責把水濕轉化成津液輸送全身。可到了七月,暑熱夾濕的天氣如同給 “除濕機” 蒙上了灰,加上人們貪涼吃冰、久坐少動,脾陽被寒濕 “凍住”,運化功能大打折扣。多余的水濕排不出去,在體內四處游走,就成了讓人渾身不適的 “濕濁”。脾虛生濕,濕久化熱,濕熱交織,便會出現口苦口黏、大便黏馬桶、皮膚冒痘等問題
別讓濕熱拖垮精神!今天邀請到林凱玲中醫分享這款 “健脾祛濕湯”,專為七月脾虛濕熱體質定制,幫你喚醒脾動力,掃清體內濕濁。
健脾祛濕湯:
成分:炒白術、蒼術、茯苓、炒白扁豆、藿香(后下)、佩蘭(后下)、芡實、炒麥芽。
功效:
炒白術補脾氣、蒼術燥濕健脾,像給脾臟 “上了發條”;白扁豆、芡實固脾止瀉,加固脾胃防線。
藿香、佩蘭是夏季祛濕的 “黃金搭檔”,能驅散體表暑濕,讓身體透透氣;茯苓滲濕利水,把多余濕氣 “導” 出體外。
炒麥芽消食化積,解決濕熱導致的腹脹、胃口差,讓脾胃運轉更順暢。
搭配調理方案:
●飲食調整:在服用健脾祛濕湯期間,早餐可以喝小米粥加炒白扁豆,小米粥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與炒白扁豆搭配,能增強健脾之力;晚餐用冬瓜煮水當湯,冬瓜具有清熱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于排出體內濕氣。同時,要忌冰飲、油炸食物,以免損傷脾陽,加重濕濁。
●生活習慣:每天抽 10 分鐘散步,適當的運動能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排出濕氣;午休后喝杯陳皮茶,陳皮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能輔助調理脾胃。
●環境適應: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中,要注意保持身體干燥,出汗后及時擦干,避免空調直吹,以免寒濕侵襲人體,影響脾胃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濕熱體質有偏濕重、偏熱重的差異,藿香、佩蘭的用量需根據癥狀調整,建議服用前咨詢專業中醫師。日常也可煮點赤小豆薏米水(薏米需炒制),作為輔助調理。七月祛濕正當時,別讓濕氣悄悄偷走你的活力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