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夏糧收獲關鍵時節,各地搶抓農時確保糧食顆粒歸倉。然而,受天氣多變、晾曬場地不足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糧食產后損失問題依然突出。為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肇慶大力推進糧食烘干能力建設,通過推廣智能化烘干設備、完善烘干服務體系,全力保障糧食減損提質,實現顆粒歸倉。
四會新供銷天潤農產品批發市場投資有限公司120噸烘干線。 記者 王永強 攝
智能烘干破解傳統難題
7月8日,記者來到位于四會市城中街道的四會新供銷天潤農產品批發市場投資有限公司的烘干車間,看到4臺大型烘干設備連成一組,登記表盤上各種指示燈不停閃爍。
“這組設備一次可烘干120噸的濕谷,全部采用電腦智能化控溫控濕,不需要人工干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稻谷經20個小時的烘干,再進行冷卻,即可裝運到倉庫保存。
隨后,記者又來到位于高要區白諸鎮穩裕村的長盛農機合作社,這里的一臺27KW小型農用電烘干機也在工作中。“這臺機器一次最多可烘干10噸稻谷,這種類型的小型烘干機更具靈活性,適合小農戶、合作社等使用。”市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員表示。
政策扶持加速機械覆蓋
為補齊糧食產后處理短板,近年來肇慶實施糧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動,對購置烘干設備的主體給予30%—50%的購機補貼,并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建成烘干中心37個。截至2024年底,全市糧食烘干機保有量148臺,較三年前增長近一倍,日烘干能力達2865噸,覆蓋主要產糧區。
為做好“雙搶”期間農機化生產工作,市農業農村局向全市中小種糧戶和農戶公布早稻收割、機械化烘干保障熱線電話,優先服務小農戶,需要提供服務的農戶可就近聯系各地農業農村系統下屬的農機所(站)、農機推廣中心,擁有烘干設備的合作社、農業公司,安排提供機收、烘干服務。
“我這臺機器是2023年采購,價格20萬元,財政補貼約10萬元。”高要區大灣鎮皓德農機農業合作社負責人譚先生告訴記者,補貼資金減輕合作社的經濟壓力,他用補貼的錢又添置一臺收割機,在自用的同時還向周邊小農戶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
綠色技術推動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在提升烘干能力的同時,節能環保也成為新趨勢。四會新供銷天潤農產品批發市場投資有限公司購置的4臺大型烘干機,屬于新一代熱泵烘干機,該機采用清潔能源,能耗降低40%,只需要一個人就能操作。
“這些設備可通過物聯網系統實時監測稻谷水分,自動調節溫濕度,8小時內即可將含水量在25%—30%的稻谷降至安全儲存標準(14%以下)。”市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員表示,智能化、綠色化烘干是未來方向,既減少碳排放,又降低生產成本,綜合效益顯著。
“這臺烘干機平時除自用外,我還向周邊農戶提供烘服務。”長盛農機合作社負責人張先生表示,農戶使用烘干機按照0.12元/斤的收費標準。高要區大灣鎮皓德農機農業合作社負責人譚先生也表示,自今年6月底大灣鎮啟動夏糧收獲至今,他購置的烘干機已烘干1000噸稻谷。此外他還幫助6戶農戶約300畝水稻田提供收割、烘干、收購的一條龍服務。
筑牢糧食安全“最后一公里”
據了解,傳統自然晾曬受限于場地和天氣,損失率達5%—10%,而智能化烘干技術可將損失控制在1%以內,同時避免人工翻曬導致的碎米率上升問題,顯著提升糧食品質和市場溢價能力。
“糧食豐收后,減損就是增產,隨著智能烘干技術的普及,糧食產后服務體系正邁向高效、精準、綠色化的新階段,為豐產豐收保駕護航。”市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員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早稻栽插125.37萬畝,截至目前,早造收割29.3萬畝,投入烘干機89臺,烘干稻谷6.5萬噸,夏糧總產量預估相比往年有所增收。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王永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