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養三九,夏養三伏”。三伏天,作為一年中最為炎熱、天地間陽氣最盛的時段,正是順應自然、調養身體的好時機。早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有“春夏養陽” 和“長夏勝冬” 的智慧指引,告訴人們抓住夏天陽氣旺盛的黃金期,為健康加分。
同濟大學附屬藍十字腦科醫院(籌)、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中醫科李晶華博士介紹,“冬病夏治是中醫的傳統特色療法,而三伏貼正是其中的經典代表,也是中醫“治未病”理念的生動實踐。三伏貼利用夏季三伏天陽氣最為旺盛、人體經絡氣血流通順暢的時機,選用特定天然中草藥制成貼敷膏,于人體特定穴位進行貼敷,激發人體陽氣,調理體質,提高免疫抗病能力,平衡機體陰陽,增強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治病防病目的,不僅是中醫“人與自然相協調”整體觀念的體現,也是中醫實踐醫學、針灸學與中藥外治相結合的綜合療法。
在采訪中,中醫科主任趙宇蘭告訴記者,醫院中醫科精準把握時機,精心選取穴位,為“秋收冬藏”儲備能量、增強體質奠定堅實基礎,加之三伏貼本身操作簡便、無創無痛、老少皆宜,已成為越來越多居民調養身心、提升健康水平的優選方案。
趙宇蘭指出,三伏貼作為中醫的經典療法,其理論體系已相當完備,并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經過長期的實踐檢驗和系統總結,它已被證實適用于多種疾病及亞健康狀態的調理。具體來說,以下患病人群尤為適合:
1. 呼吸系統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慢性鼻炎、慢性咽炎、體虛易感冒;
2. 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炎、慢性腹瀉、頑固性便秘、功能性腹痛、功能性胃腸病等中醫辨證為脾胃虛弱(寒)性疾病;
3. 疼痛性疾病:關節痛、骨質增生、關節炎,風寒濕邪引起的各種頸肩腰腿痛;
4. 耳鼻喉疾?。哼^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等;
5. 兒科疾?。合?、咳嗽、支氣管炎、腸胃功能失調、食少、腹瀉等;
6. 婦科疾?。涸陆洸徽{、產后失調等;
7. 慢性皮膚?。菏n麻疹、凍瘡等;
8. 其他:陽虛型、氣血虛型體質的亞健康人群。
2025年三伏貼敷貼時間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10天)
中伏:7月30日—8月8日(10天)
末伏:8月9日—8月18日(10天)
“三伏貼連續貼敷三年為一個完整療程,這樣才能更充分地發揮三伏貼的調理作用,實現從治病到防病、強身的轉變。”趙宇蘭建議,今年三伏天從7月20日開始至8月18日結束,有需要的居民可以提前規劃調理。但需注意,三伏貼并非人人適用,應根據個體體質和健康狀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做到因人制宜,辨證論治。
原標題:《冬病夏治正當時!三伏貼為您“貼”上健康!》
欄目編輯:張炯強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左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