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車產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作者:思為、毓肥
昨晚,零跑全新 C11 正式上市,售價 14.98-16.58 萬元。
罕見地,朱江明開場花了近半小時的時間,跟人們講起了 C11 的往事,似乎頗有感慨與自豪,這對于向來以「技術宅男」示人的零跑而言,實在少見。
無他,一方面是零跑 C11 從 2021 年初上市時月銷近 1500 臺,到 2025 年月銷超 1 萬臺,并且還在尋求進步的故事足夠勵志,也足夠讓零跑驕傲;
另一方面,則或許是零跑在 C11 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從不被看好,到 2024 年第四季度實現盈虧平衡、連續 4 個月蟬聯新勢力銷冠,超越不少聲量更大、底子更厚的新勢力。
作為零跑長期以來的銷量擔當之一,也是幫助零跑躋身新勢力頭部的功臣之一,全新 C11 落在一個被稱為「敢」的定價區間內,有人說定高了,更多的人說零跑還是那個以品價比為標簽的零跑。
全新 C11 為何選擇如此定價?在完成年款更新、中期改款更迭后,零跑的 2025,甚至是 2026 要怎么走?
我們一起來看看。
本周福利:對話框回復【續航】
可以參與現金紅包的抽獎活動。
全新 C11 的底氣
或許是零跑一直以來的品價比形象太過深入人心,所以當全新 C11 的定價呈現到人們面前時,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零跑「飄了」。
這個價格和之前的版本相比,貴了很多嗎?好像也沒有。
2024 款的零跑 C11 售價區間為 14.88-18.58 萬元,剔除與其他版本間差異較為明顯的增程 300 激光雷達版,售價區間為 14.88-16.58 萬元。
2025 款的價格,僅僅起售價比 2024 款貴了 1000 元,換來的是一系列的配置升級。
與小鵬 G6、比亞迪宋(參數丨圖片) PLUS 等競品對比上,全新 C11 有同價位的續航、配置作為主要優勢,核心的則還是價格上要比不少競品更低。
當然也有一部分懷疑,是零跑沒有「順勢降價」——2025 年多款年度改款、中期改款車型,都通過減配等進行了較大降幅的價格調整。
最典型的例子,是新款小鵬 G9 起價降了 3 萬元左右、頂配降 8.11 萬元,將 G9 的價格從 28-35 萬級別,降至 25-28 萬元。
當所有人都在朝著「卷」價格的方向前進,留在原地甚至是后退一步的那個,必然會引人注目。
對于全新 C11 定位提升的說法,零跑表示在產品端上給全新 C11 加入了 AR-HUD、標配了真皮座椅等剛需配置,還將以往選裝包上的部分內容加到了標配名單中。
通過增加配置提高配得感,這也是朱江明口中「實際上價格沒有往上走」的重要依據。
而在全新 C11 新增的功能與配置中,AR-HUD 是全新 C11 在不到 2 萬元的價格差之下,吸引消費者購買頂配版而非入門版的最大亮點。
在零跑口中,這款 AR-HUD 由零跑自研,能夠將導航信息、輔助駕駛、安全預警等信息融合顯示,并且有超 95% 的色彩深直度、<2mrad 的雙目視差、<1% 的畸變控制等表現,讓成像更自然、觀看更舒適。
而在尺寸問題上,曹力提到即便全新 C11 的 AR-HUD 尺寸只有 60 英寸,但在亮度、清晰度上,要更勝小鵬 G7 上 80 英寸的 AR-HUD 一籌。
朱江明也表示新車上的 AR-HUD 讓他「非常震撼」,認為體驗過的消費者,有可能會從低配版本轉向購入頂配版。
在中國市場購車人數還在增長,消費還沒有見頂的機會下,零跑想要在 15 萬級別的產品上,給予用戶獲得消費升級感,讓其在 15 萬元的價格買到 25 萬級別的產品,AR-HUD 就是一個突破口。
即便拋開產品力等因素,零跑對全新 C11 也有充足的信心。
這一部分源于,C11 在擁有 25 萬用戶的前提下,銷量還在往上走。
也就是朱江明說的,中國市場能暢銷 4 年的新能源中型 SUV,除了特斯拉 Model Y,就是零跑 C11;且 C11 二手車的保值率高,在一二級市場同樣受歡迎。
而在動力形式的訂單占比上,零跑設想全新 C11 的訂單比例,將會呈現純電占 80%、增程占 20% 的場面,進一步擴大零跑產品序列中,純電產品的占比。
對用戶需求的洞察、過去數年的積累,讓零跑對全新 C11 的前景充滿期待。
危機感
連續 4 個月蟬聯新勢力銷冠,這無疑是個值得高興的成績,但零跑的危機顯然還沒有解除。
一直以來,零跑的產品序列以 15 萬元以下的車型為主,低價位的車型需要量的支撐、對各方面成本的嚴格把控才能猶如走鋼絲般生存下來,甚至觸及盈利的大門。
現階段的零跑顯然還沒有到松懈的地步,朱江明也清楚這一點。
他提到新勢力銷冠并非代表高枕無憂,像威馬、哪吒、蔚小理等企業都坐過這個位置,但該遇到的困難還是會遇到。
「做銷冠又怎么了?我們現在的銷量只有比亞迪的十分之一」,他認為零跑遠遠還沒到宣布勝利的時候。
想要一直在牌桌上,就要繼續往前走。
多年來積累下來的全域自研能力,幫助零跑降本增效,同樣的,「在最合適的時機能夠隨時上車」也是零跑的能力,這同時考驗了對用戶需求的判斷能力和協調能力。
這體現在輔助駕駛上,就是零跑對高階智駕的判斷。
曹力稱,「這么多廠商跑高階智駕的,有多少真的能在城市全程智駕?」
他認為真實的高頻使用場景是高速智駕,經過此次升級零跑的高速智駕能力也得到了升級,能夠趕上主流能力,適應大部分高速駕駛場景。
而在此之外,零跑對全棧自研的堅持,也是其能夠早于大部分新勢力實現盈利的原因。
在朱江明看來,未來大家的智駕水平會越來越接近,就如手機領域的攝像。
零跑的硬件整合能力是零跑在智駕領域的優勢,擁有最全面的技術優勢,「在智駕成本上一定能做到業界最優」,擁有做到未來少有的艙駕一體能力。
而在其他零部件領域,朱江明透露,零跑已經在考慮高價值的零部件自研,座椅、壓縮機已經開始供貨,目標是能夠對 500 塊錢以上的核心零部件實現自研和制造。
這份能力與堅持,讓曹力自信估算出了,若是全新 C11 讓其他廠商去做,成本要比零跑多 2 萬塊,而全新 C11 同尺寸、同配置的競品也找印證這點——他們都是 20 萬級的產品。
自己比作龜兔賽跑中的那只烏龜,相信只有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到達終點。
零跑在上半年剛剛完成年款更新、中期改款更迭的動作,接下來的 7 月 23 日,號稱能夠媲美特斯拉 Model 3、凱美瑞的 B01 即將迎來上市,而今年年末,零跑的旗艦 D 系列也將和世人見面。
當上半年交付 22 萬臺新車的零跑開始奮力奔跑,它能完成年銷 50 萬臺的目標嗎?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