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畢業季,青島格外拼。
7月9日,青島政務網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生態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0條”),推出最高30萬元購房補貼、500萬元人才津貼等20條措施;再往前的6月25日,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2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青年人才聚青就業創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8條”),其中涵蓋免租金住宿保障政策等28條措施。
青島接連出招的背后,一個必須要提及的背景是,今年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比去年增加43萬人,考慮到全國人口出生率降低,抓住應屆畢業生這樣的優質人才已成為各地共識。
于城市而言,這場“搶人大戰”不僅關系當下競爭力,亦將決定常住人口突破千萬的青島,究竟何時才能登頂“全省第一”。
青島搶人,連放大招
青島近期先后出臺的這兩大“搶人”政策,主要有四個特點。
其一,覆蓋面更廣。
青島此前的人才政策,更多關注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才,而此番青島相繼出臺的28條和20條,則將適用群體以及適用時間放寬至來青求職、在青就業創業的畢業3年內(含畢業學年)全日制專科及以上學歷高校畢業生(含技工院校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技師班畢業生),并提供累計最長12個月免租金住宿保障。
這樣的力度,在全國范圍內都比較罕見。
從產業發展的視角來看,這反映出了青島招才引智工作的務實性。要知道,在青島構建的“10+1”創新型產業體系中,專業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
眼下,青島本地大專院校的專業設置,也在積極匹配城市產業布局。以青島工程職業學院為例,學院開設的45個專業精準對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智能家電等產業,實現專業設置與青島市“10+1”創新型產業體系高度匹配。其中,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等7個新專業已獲批。
其二,強調城市與人才共同成長。
在最新出爐的“20條”中,青島明確提出要堅持早期發現、跟蹤培養,充分挖掘潛力人才,優化人才資助方式,推動形成覆蓋不同發展階段的人才培養鏈條,構筑梯次化、接續式的人才成長生態,釋放人才成長發展活力。
落實到具體行動,青島強調要著眼未來技術與產業發展,遴選一批擁有深厚技術背景、專注專精特新領域、掌握顛覆性前沿技術、有意愿在青創新創業的專才,納入“未來之星”先鋒人才。
同時,青島還將人才培育與城市重點產業發展進行匹配,提出每年遴選不超過60名能夠解決產業共性關鍵技術、提升產業發展競爭力的產業領軍人才(團隊),并將根據入選類別,在3年管理期內,對領軍團隊給予最高500萬元人才津貼,對創業類、創新類領軍人才分別給予最高50萬元人才津貼。
青島之所以如此強調與人才的共同成長,多少也是從今年走出“六小龍”的杭州身上,看到了人才對于城市核心競爭力提升的加持作用。
這一點,在7月9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官方解讀“20條”時也有明確表態:“爭取培育一批生于斯、長于斯,像杭州‘六小龍’一樣的‘小龍’”。
其三,更加強化創新驅動。
以“20條”為例,特別強調了對科技創新工作的支持。比如,支持建設概念驗證平臺,提供科技成果概念驗證、二次開發、工藝驗證、中試熟化等服務,根據設備設施投資、資金到位、績效評價等情況,給予最高2000萬元資金支持。
再如,青島提出要打造一批科技成果應用場景項目,根據新技術、新產品應用等績效評價情況,給予每個項目最高200萬元獎補。
只有讓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市場,才能讓人才真正有用武之地,而當人才找到這樣一個能夠實現自身價值的舞臺,也將與城市產生更深的情感聯結。由此,不僅人才與城市的綁定會更加緊密,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也將得以增強,這也會為后續招才引智帶來助益。
其四,配套服務進一步細化。
“搶人”關鍵還是在于“人”。近年來各地數輪“搶人”的結果已經說明,大力“搶人”只是過程,最終的關鍵在于如何“留人”。這背后,則是一個關乎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環境優化、民生福祉提升的“大文章”。
之于人才,后兩者的感知會更為明顯。基于此,無論是6月底出臺的“28條”,還是7月初發布的“20條”,均將配套服務列為一項重要任務。
安居是樂業的前提。在“20條”中,就提到了對在企業全職工作滿3年并在青購買家庭唯一商品住房的,分別按照博士30萬元、碩士20萬元標準給予購房補貼。同時,青島也明確提出要做好“關鍵小事”,包括拓展“人才碼”使用場景,打通教育、醫療、出行、出入境等“綠色通道”,實現“一碼通行、亮碼通辦”等內容。
青島的緊迫感
政策密集加碼,既是青島在畢業季贏得人才“芳心”的順勢而為,亦折射出青島在人口增長壓力之下的緊迫感。
一方面,青島在“十四五”規劃中曾為自己設定了一個到2025年,常住人口達到1100萬人的目標。
但根據此前發布的2024年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青島常住人口1044.25萬人,比上年增長7.10萬人。
面對差額,青島需要拿出一些有實效的手段,主動掌握“搶人”主動權。
另一方面,作為山東經濟發展“強龍頭”,2024年青島常住人口總量在全省位居第二,與第一的臨沂(1084.84萬人)尚有40萬的差距。
不過,相較2023年兩地間近60萬人的差額,青島已經在迅速拉近與臨沂的距離。那么,青島能否一鼓作氣,拿下這個“全省第一”,或許也就取決于青島搶人的力度與速度。
尤其是在老齡化加劇和出生率承壓的雙重壓力下,也決定了青島必然要拿出更大魄力吸引外來人口,尤其是年輕人。
這其中青島的一個優勢在于,背靠山東這樣一個廣闊的人口腹地。
公開報道顯示,作為高校畢業生大省,山東2025屆高校畢業生達89.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
面對龐大的增量空間,該如何吸引他們選擇青島?
顯然,“28條”和“20條”這樣硬核的舉措,不可或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