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晚,昆明市現存最完整的白族民居經典建筑“馬家大院”內華燈初上、熱鬧非凡,一場別具韻味的文藝盛事在此精彩上演——滇劇經典劇目庭院版《借親配》拉開帷幕,當絕美的建筑意境邂逅傳世的經典故事,為這座瑰麗傳奇的庭院再添風雅與寫意。
《借親配》作為滇劇經典傳統劇目,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該劇由張吟秋、鄒學卿口述,楊明整理改編,劇本早在1956年就發表于《人民文學》,開啟了滇劇劇本刊載于國家級文學刊物的先例。1959年,長春電影制片廠將滇劇《借親配》拍攝為戲曲電影在全國廣為放映,讓更多人知曉了這部優秀的作品。
在文旅融合的時代浪潮中,云南省滇劇院依托庭院老宅,對滇劇經典劇目《借親配》進行改編,打造出庭院版《借親配》,探索傳統文化表達的創新轉型。庭院版《借親配》巧妙地把溯源與互動相結合,回歸《借親配》故事的源頭——《張古董借妻》,打破傳統鏡框式舞臺的觀演關系,讓演員、樂隊、觀眾之間形成緊密的互動關系,把庭院轉化為獨特的敘事場域,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劇體驗。
演出當晚,馬家大院座無虛席,現場觀眾無不沉浸在這場滇劇盛宴之中。來自廣東的觀眾陳先生在觀看后贊不絕口:“這次在馬家大院觀看《借親配》,劇中穿插的現代元素臺詞讓人感覺很親近,更易于理解劇情。這樣精妙的改編,也讓年輕人更容易接受傳統戲劇?!?/p>
庭院版《借親配》在電影版的基礎上精心打磨,刪去大量冗長的篇幅,回歸中國戲曲“四折一楔子”的敘事結構?;貧w中國戲曲“四折一楔子”的敘事結構,以《楔子》《借妻》《柳林》《雨夜》《公堂》五場戲結構。突出對“情”的探索,通過《借親配》,表達綿延千古的情之所至以及至情至深。
“這部戲可以說是詼諧幽默的家庭戲,放在馬家大院與觀眾近距離接觸演出,觀眾更容易被劇情和人物打動。在今天的戲里就能感受到,庭院版《借親配》聲腔優美,念白用云南地方方言,演員和觀眾的互動距離很近,這就需要演員有很高的功力,把人物吃透,戲才好看?!痹颇鲜〉釀≡狐h總支書記、院長、一級演員王潤梅表示。
庭院版《借親配》集結了云南省滇劇院諸多中青年領軍人才及名家新秀。由云南省滇劇院藝術總監、一級導演王鷹擔任總導演,青年編劇張莘嘉負責劇本整理改編,云南省滇劇院一級演員陸湘璇、江萍領銜主演,強大的陣容為庭院版《借親配》的演出呈現奠定了堅實基礎。
“舞臺版《借親配》故事線長、內容完整,但庭院演出不能太長,否則觀眾坐不住。我們提煉精華后,用1小時10分鐘呈現,不過目前還有瑕疵,之后會不斷打磨提升,讓更多來云南旅游、旅居的朋友看到。這次演出中,很多外省觀眾都很喜歡這部劇,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滇劇演出既可以在高雅劇場演出,也能在古樸庭院里呈現,奉獻更多劇目給觀眾?!蓖鯘櫭氛f道。
文旅頭條融媒體記者 朱正 文/圖
責編 楊燕婷
校對 童文文
審核 李元
終審 楊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