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你多半會把它認成蒜,其實它不是......它的植物名叫小根蒜,也常被叫做野蔥。
這個呢?說不定你會把它當成蔥,其實它也不是......它的植物名叫薤,還有個耳聞能詳的名字-藠頭。
它們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烹飪佐料和佐餐佳品,其味道可口,營養價值豐富,頗受老百姓的喜歡。
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須根,蒸透或沸水中燙透,曬干。如此一番炮制,搖身一變,則成了中藥的一員“大將”,名曰薤白。
薤白
百合科蔥屬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鱗莖。
性狀
小根蒜:呈不規則卵圓形,高0.5~1.5cm,直徑0.5~1.8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皺縮,半透明,有類白色膜質鱗片包被,底部有突起的鱗莖盤。質硬,角質樣。有蒜臭,味微辣。
薤:呈略扁的長卵形,高1~3cm,直徑0.3~1.2cm。表面淡黃棕色或棕褐色,具淺縱皺紋。質較軟,斷面可見鱗葉2~3層。嚼之粘牙。
性味歸經
辛、苦,溫。歸心、肺、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
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用于胸痹心痛,脘腹痞滿脹痛,瀉痢后重。為治療“胸痹心痛”之要藥。
用法用量
5-10g
藥食兩用價值
薤白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中品:“薤,味辛,溫。主治金創,創敗,輕身,不饑,耐老,生平澤”。宋代羅愿云:“物莫美于芝,故薤為菜芝”,故有 “菜中靈芝” 的美譽。
藥用價值
薤白中主要含有揮發油、甾體皂苷類、 苯丙素類、黃酮類、多糖和含氮化合物等成分,其中揮發油和甾體皂苷是其主要藥效成分。
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薤白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氧化、抗血管內皮病變、平喘和抗癌等多種藥理活性。
薤白復方常用于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等疾病。如《金匱要略》記載:瓜蔞薤白白酒湯、枳實薤白桂枝湯、瓜蔞薤白半夏湯等均是治療寒痰阻滯、胸陽不振所致胸痹證之佳方。
食用價值
薤白藥用和食用歷史悠久,是藥食兩用的佳品。2002年,薤白被列為第一批藥食同源類藥材。作為食品,薤白為五辛之一,可以用來制作泡菜、煮粥、熬湯、炒食等,亦可直接食用。
現代研究表明,薤白具有獨特的蔥蒜味,營養成分非常豐富,含大量粗蛋白、粗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氨基酸、胡蘿卜素及微量元素等成分。薤白中含有17種氨基酸,具有預防貧血、解毒、促進毛發生長和防止皮膚老化等作用。經常食用薤白對體弱的人可潤中補虛,使人耐寒,有利于強健筋骨;對于成長期的兒童和缺鈣的老人具有良好的營養價值。
注意事項
《食療本草》
“發熱病不宜多食。三四月勿食生者”;
《日華子本草》
“生食引涕唾。不可與牛肉同食”;
《本草經集注》
“不可生啖,葷辛為忌”;
《本草匯言》
"陰虛發熱病不宜食";
《本草從新》
"滑利之品,無滯勿用";
《隨息居飲食譜》
"多食發熱,忌與韭同"。
作者: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何新苑
審稿專家: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藥學部 副主任中藥師 林菲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