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倫敦國王學院領銜的國際團隊在《
JAMA Psychiatry》(2025年7月9日)發表了一項里程碑式的系統綜述與薈萃分析。該研究整合了50項隨機對照試驗(RCT)數據(共納入17,828名受試者,平均年齡44歲,女性占70%),對抗抑郁藥停藥癥狀的發生率及特征提供了迄今最權威的循證結論。
核心臨床發現
停藥癥狀的普遍性與嚴重性
與持續用藥組或安慰劑組相比,停藥組平均僅多出現1項癥狀(基于43項癥狀的停藥癥狀評定量表DESS評估)
僅7.5%患者報告頭暈(安慰劑組1.8%)、4.1%報告惡心(安慰劑組1.5%)——絕大多數癥狀為輕度
未達到臨床顯著停藥綜合征閾值(定義:≥4項新發癥狀)
癥狀特征與藥物特異性
常見癥狀譜:頭暈(最高11.8%)、夢境異常(8.1%)、緊張(7.6%)、惡心(5.8%)
文拉法辛停藥反應最顯著:約20%患者出現頭暈(安慰劑組1.8%)
阿戈美拉汀未見額外停藥癥狀,伏硫西汀的停藥反應低于平均水平
抑郁復發與停藥癥狀的鑒別
抑郁復發未被證實與停藥直接相關(p>0.05)
研究中觀察到的抑郁癥狀更可能反映疾病自然復發,需與生理性停藥反應嚴格區分
研究的方法學價值
設計嚴謹性:
包含21項安慰劑對照RCT(直接量化藥物特異性反應)
采用標準化評估工具DESS量表統一癥狀報告
停藥方案:
88%研究采用驟停或1周內快速減藥(反映真實臨床場景)時限局限性:
76%試驗僅隨訪停藥后2周(可能遺漏遲發反應)
對臨床實踐的啟示
本研究為醫患共同決策提供了關鍵循證依據:
停藥癥狀發生率與嚴重性被高估——多數患者僅經歷輕微、短暫不適;
需警惕文拉法辛等SNRIs的較高風險,但阿戈美拉汀等新型藥物安全性更佳;
抑郁復發需視為獨立臨床事件,及時啟動抗復發治療而非歸因于停藥反應。
未解決的臨床問題
研究提示存在特定代謝表型人群可能發生嚴重停藥反應(發生率<5%),其機制可能與CYP450酶多態性相關,未來需通過藥物基因組學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Kalfas M, Jauhar S, et al. Incidence and Nature of Antidepressant Discontinuation 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July 9, 2025.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25.1362
大話精神編譯,轉載請聯系編輯部。
投稿請聯系:dahuajingshen@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