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這個號的客官們 ? 都變得更美 更好了 *
旅行途中,你有沒有試過這樣的一刻:人來人往的景區角落里,一只突然出現的小鳥,吸引你駐足許久?這次,我就遇到了這樣一位“不速之客”——在濟南五龍潭的某個靜謐角落,我幸運地觀察到了一只灰喜鵲的身影。不是“那種”你熟悉的黑白喜鵲,而是一位真正的“藍衣仙子”,一位讓我從游客視角瞬間切換到觀鳥者狀態的主角。
|| 從一聲叫嚷開始:旅途中一次小小的“偏航”
原本只是順道來五龍潭散步,天藍水清、柳枝低垂,這種環境對于一個習慣性觀察樹梢和水面的觀鳥愛好者來說,簡直就是“天然鳥場”。最初吸引我的,是一陣不太悅耳卻很有存在感的叫聲。聲音從高處傳來,我抬頭看去,樹頂蹲著一只不小的鳥。
體型略大,不是麻雀那類小鳥,也不像我們常見的喜鵲那樣黑白分明。它藏在樹葉之間,只能模模糊糊看到個輪廓。直到我繞到池塘邊,它才猛然飛下,落在低矮的樹枝上,一身羽毛終于在陽光下“顯真容”。
藍色的翅膀與尾羽在陽光下泛著光澤,灰棕色的腹部和背部襯托著它修長的體態,黑色的頭頂微微泛光。我幾乎在心中脫口而出:灰喜鵲!
|| 關于灰喜鵲:不是“喜鵲的親戚”,而是“自成一派”的精靈
很多人聽到“灰喜鵲”三個字,都會想當然地把它和我們平時在城市里看到的黑白“喜鵲”聯想起來。其實,它們連屬都不一樣!
喜鵲是“鵲屬”,而灰喜鵲則歸屬于“灰喜鵲屬”,在鳥類分類中,它們各自占據著不同的枝條。
灰喜鵲的身長約31-35厘米,尾巴非常修長(約16-20厘米),遠遠望去就像一把藍色的絲帶。頭頂為光澤黑色,喉嚨是清清爽爽的白,背部和腹部是溫柔的灰棕色,而翅膀和尾羽則展現出一種不動聲色的天藍色——這一點是它區別于其他同屬鳥類的重要特征之一。
我特別喜歡這種色彩搭配,看上去沒有任何攻擊性,卻自帶一種貴族氣質。
|| 灰喜鵲的生活方式:活潑、群居、吃得雜還挺聰明
灰喜鵲性格活潑,不僅“話多”,而且在行為上很有趣。它們偏好棲息在松樹林、闊葉林、城市公園這些有綠蔭遮蔽又資源豐富的地方,所以在像五龍潭這樣植物繁茂、水體豐富的景區里偶遇它,完全是意料之中。
它們一般以家庭為單位結群活動,常常多個家族聚在一起,有時可以形成高達70只左右的大群體?;蚁铲o的食譜也相當豐富,從橡實、松果、漿果等植物果實,到昆蟲、小型節肢動物乃至人類活動留下的“食物痕跡”,都能成為它們的盤中餐。
有趣的是,它們的喙較小,腿也較細,看上去頗為“斯文”,但那種靈動機警、動作迅捷的狀態,卻絕不輸給任何林鳥精靈。
|| 比起“黑白喜鵲”,它更像是天空中的淡藍詩行
雖然與喜鵲同樣活潑吵嚷,但灰喜鵲整體更纖細,色彩也更加淡雅。在我拍下那張“定妝照”時,它剛好立在一根低樹枝上,斜陽照在它那天藍色的翅膀上,身影清晰、眼神警惕,像極了國畫中勾勒出的飛禽神態。
相比黑白分明的喜鵲,灰喜鵲就像一抹印象派筆觸——在灰綠的叢林背景中輕輕掃過一筆,足夠驚艷,卻又不至于喧賓奪主。
|| 為這些“被忽視的美麗”停留片刻
灰喜鵲是安徽省的省鳥,而部分地區還設有專門的繁殖保護區。但在大眾認知中,它往往還沒“出圈”。有時候,它就靜靜地停在你身邊的樹枝上,發出清脆的叫聲,但人們卻以為它只是“另一只喜鵲”。
作為一個觀鳥愛好者,我最享受的,恰恰是這種“識別的時刻”。從一只陌生的鳥影開始,一步步確認它的形態、顏色、行為、叫聲……到最后,終于能在心里篤定地說出它的名字。就像旅途中偶遇的一個陌生人,眼神交匯時,突然發現你們其實早有“交集”——只不過,這次終于叫得出彼此的名字。
Tips for觀鳥新手:
觀察灰喜鵲的幾個關鍵特征:
體型大約與鴿子相仿;
翅膀與尾羽呈天藍色;
喉部白色,頭頂黑亮,尾巴特別長。
推薦觀鳥地點:
城市公園(如杭州的西溪濕地、濟南的五龍潭);
有樹林的水邊地帶;
秋冬季更容易觀察到群體活動。
必帶物品:
雙筒望遠鏡;
相機或手機長焦;
一本簡潔的鳥類圖鑒;
安靜的心和一雙愿意等待的眼睛。
灰喜鵲,或許只是某一次旅途中偶然的一瞥,但當你駐足,仔細看清它的模樣、傾聽它的叫聲,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還有很多“日常風景”值得你用不日常的方式去凝視。
圖文已就緒,期待下一次鳥蹤發現。
你最近在哪看到過特別的鳥類?
歡迎評論區一起聊聊!
愿所有的等待
終將變成美好的遇見
2025,用記錄觸碰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