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L中關村在線原創技巧應用】在酷暑難耐的夏日,空調成了人們續命的 “法寶”,無論是辦公室、商場還是家里,空調冷風呼呼吹,帶來一片清涼。但你是否經常在空調房里出現頭痛、鼻塞、關節痛等不適?這很可能是 “空調病” 找上門了。長期待在空調房真的會得空調病嗎?空調病到底是什么?該如何預防?這份緊急科普為你一一解答。
空調?。翰皇钦嫔。瑓s是健康隱形殺手
很多人以為 “空調病” 是一種醫學上的疾病,其實它并非正規的醫學診斷名詞,而是對長期處于空調環境中出現的一系列不適癥狀的統稱。這些癥狀包括頭痛頭暈、鼻塞流涕、咽喉干燥、皮膚瘙癢、關節疼痛、乏力犯困等,嚴重時還可能引發呼吸道感染、腸胃不適等問題。
空調病的本質是人體對空調環境的不適應,空調運行時會降低室內濕度、改變空氣流通狀態,再加上與室外的溫差較大,人體的生理機能受到干擾,就容易出現各種不適。尤其是長期處于密閉的空調房里,空氣不流通,污染物堆積,更會加重身體的負擔。
空調病偏愛哪些人?看看你是否在列
空調病并非人人都會得,以下幾類人群更容易成為它的 “目標”:
免疫力較弱者:老人、兒童以及體質較差的人,免疫系統功能相對較弱,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差,長期待在空調房里,更容易受到冷空氣和污染物的侵襲,引發不適。
長期久坐不動者:辦公室白領、學生等群體,在空調房里久坐不動,血液循環變慢,身體代謝減緩,加上肩頸腰等部位長期保持同一姿勢,容易出現肌肉僵硬、關節疼痛等癥狀。
呼吸道敏感者:患有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人,空調房里的塵螨、霉菌、灰塵等過敏原,會刺激呼吸道,誘發或加重病情,出現鼻塞、咳嗽、氣喘等癥狀。
頻繁進出空調房者:一會兒在高溫的室外,一會兒進入低溫的空調房,頻繁的溫差變化會讓身體來不及適應,血管收縮擴張反復切換,容易引發頭痛、感冒等問題。
揭開空調病的 “致病元兇”
為什么長期待在空調房會引發各種不適?這背后藏著幾個 “致病元兇”:
溫差過大,身體 “扛不住”
空調房內溫度過低,與室外形成較大溫差,比如室外 35℃,室內卻開到 20℃,人體突然從高溫環境進入低溫環境,皮膚血管迅速收縮,汗腺停止排汗,身體的調節功能被打亂。長期處于這種溫差中,體溫調節中樞失調,就會出現頭痛、頭暈、感冒等癥狀。
空氣干燥,黏膜 “很受傷”
空調在制冷的同時會抽走空氣中的水分,導致室內濕度降低。正常情況下,人體適宜的空氣濕度在 40%-60% 之間,而空調房的濕度往往低于 30%。干燥的空氣會使人體呼吸道黏膜、眼睛和皮膚水分流失加快,出現咽喉干痛、鼻子發癢、皮膚緊繃脫皮等問題。
空氣不流通,污染 “找上門”
很多人開空調時習慣緊閉門窗,導致室內空氣無法流通,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皮膚散發的異味、家具釋放的甲醛等有害物質在室內堆積,加上空調濾網長時間不清洗,會滋生塵螨、霉菌等,這些污染物被吸入人體,會刺激呼吸道,引發過敏或感染。
冷風直吹,關節 “受刺激”
空調出風口的冷風直接吹到身體上,尤其是頸部、背部、膝蓋等部位,會使這些部位的肌肉和關節受涼,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暢,導致肌肉僵硬、關節疼痛。長期被冷風直吹,還可能誘發關節炎、頸椎病等疾病。
預防空調病,這幾招必須學會
想要在享受空調清涼的同時遠離空調病,做好預防是關鍵。掌握以下幾招,讓你健康度夏:
調節空調溫度和濕度
空調溫度不宜過低,建議設置在 26-28℃,這個溫度既涼爽又不會與室外溫差過大。同時可以在空調房里放一盆水或使用加濕器,將室內濕度保持在 40%-60% 之間,緩解空氣干燥對身體的影響。
定時開窗通風換氣
每天至少開窗通風 2-3 次,每次通風 30 分鐘以上,讓室外新鮮空氣進入室內,降低室內污染物濃度。通風時可以關閉空調,避免冷空氣流失。在辦公室等人員密集的場所,更要增加通風次數。
做好身體防護
避免讓空調冷風直接吹向身體,尤其是頭部、頸部和關節部位??梢哉{整空調出風口方向,或在出風口安裝擋風板。在空調房里可以穿一件薄外套或披肩,保護肩頸和膝蓋。長時間久坐的人,每隔 1 小時起身活動一下,促進血液循環。
定期清洗空調濾網
空調濾網是灰塵、塵螨、霉菌的 “聚集地”,長期不清洗會隨著空調風被吹到空氣中。建議每月清洗一次空調濾網,使用清水沖洗或用吸塵器清理,保持濾網干凈,減少污染物滋生。
長期待在空調房確實可能引發空調病,但只要我們了解它的成因,做好預防措施,就能有效避免。在享受空調帶來清涼的同時,別忘了關注身體發出的信號,及時調整空調使用習慣,讓健康與清涼兼得。這個夏天,別讓空調病影響你的生活質量,從現在開始,做好防護,遠離空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