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新城東區驚現單價“6字頭”的房源!
阿里拍賣平臺近日掛出一套建面約112㎡的法拍房,起拍價僅677萬,折合單價約6萬/㎡。
這個價格在均價動輒十幾萬的珠江新城東區,簡直算是“筍到爆”。
為何這套房源能把單價打到如此低?珠江新城的市場底究竟在哪里?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
先看下本次法拍的房源,其位于珠江新城東區的粵海麗江花園。
這個小區北臨海安路,東靠獵德涌,南向直面30萬㎡珠江公園,東南向戶型可俯瞰全景,是稀缺的城市公園物業。
△粵海麗江花園,圖源阿里法拍平臺
盡管樓齡已超15年(2008年竣工),但它的地段含金量依然耀眼。
距地鐵5號線獵德站僅650米,在建13號線二期石牌南站舉步400米可達;
天匯廣場、高德置地等頂級商業體環繞四周;
3公里內覆蓋省婦幼保健院、華僑醫院等醫療資源。
小區由9棟24-47層高層住宅組成,獨特的“U”型布局確保多數戶型避開對視干擾。
△粵海麗江花園,圖源阿里法拍平臺
首層架空達5-10米,配合采光通透的入戶大堂,試圖在高密度中營造呼吸感。
內部中式園林點綴涼亭、水系與健身設施,宜居氛圍可圈可點。封閉式管理與24小時安保,維護居住的隱私性與舒適性。
△圖源阿里法拍平臺
但這個小區也不是沒有缺點。
高容積率成為它的致命傷。占地約2萬㎡的小區容積率高達6.9-7.0,遠超珠江新城東區4.1的均值。
667戶居民擠在有限空間里,車位配比僅1:0.83(約546個),公共區域常顯局促。
戶型設計方面也有些過時,部分戶型存在過道冗長、面積浪費的硬傷,大戶型因分攤多導致實用率縮水。
△法拍房源戶型
△法拍房源實景圖,圖源阿里法拍平臺
以上的缺陷,在樓市狂熱期被地段光環掩蓋,卻在市場下行時暴露無遺。
更尷尬的是,此次法拍房位于18樓。
這個被部分老廣避諱的樓層數字,會讓其房價相較其他相同戶型的房源時低上一頭。
目前這套房源還欠著管理費1851.3元,更關鍵的是租約情況不詳,購買有一定的風險。
但即使這樣,低至6萬/㎡的起拍價格還是很夸張。
要知道,2022年時,粵海麗江花園就有同戶型房源以14萬/㎡成交,總價高達1580萬。
中介提供的數據顯示,哪怕是放眼近期粵海麗江花園的整體成交價,最低的價格也要去到8萬/㎡。
△圖源@珠城秋姐
可見這個法拍房與正常市場價的價差,真的非常大。
這套法拍房將在本月底開拍,屆時小前線也會持續跟進。
不過這套法拍房的出現,也揭示一個信號,即珠江新城的市場底,可能尚未真正探明。
縱觀近期珠江新城的房價,其實真的很撕裂。
一邊是新房們的成交價攀高,2025年6月,凱旋-廣粵一套259㎡豪宅以單價20.85萬/㎡成交,創下區域新高;
一邊是二手房的成交價穩不住,如上周利雅灣一套法拍房,成交價單價7.9萬/㎡,如今又有粵海麗江花園的法拍房,起拍單價低至6萬/㎡......
△粵海麗江花園,圖源阿里法拍平臺
可以說,兩極分化在同一個高端板塊同時上演。
從整體趨勢看,珠江新城正經歷價值回調陣痛。
貝殼數據顯示,2025年二季度二手房成交均價跌至10.67萬/㎡,較2023年峰值16.07萬/㎡縮水33.6%。
市場放量更透露焦慮情緒。
如今廣州二手房在貝殼的掛牌量飆升至14.6萬套,業主普遍降價5%-10%拋售,珠江新城豪宅成交量甚至遭遇“腰斬”。
曾經一房難求的頂豪板塊,如今二手們卻只能靠降價才能走量。
只能說,冰火兩重天的格局,映射出買家對稀缺資產的重新定義。
如今只是單純的地段無法讓買家買單,只有地段疊加產品力、圈層純粹性的多重優勢,才能滿足高端買家的需求。
法拍市場的異動往往是風向標。
這套6萬單價的房源可能只是極端個例,但卻精準反映了市場對高容積率、設計缺陷、心理抗性等曾經被忽略的因素,正在價格博弈中獲得空前權重。
等月底的拍賣錘落下后,無論這套房以何種價格成交,其實都在向市場傳遞出明確信號。
即哪怕是在珠江新城,只有地段光環,但產品不夠硬的項目,還遠未止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