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銷量年終考,這次誰主沉浮?
隨著6月銷量出爐,各車企上半年的表現終于塵埃落定。
2025年過半,是時候盤點一下各家的成績了。我們也不妨借著這次契機,預測一下今年哪些車企會開“香檳”,哪些車企會“暗自神傷”。
傳統車企誰主沉浮?
由表單統計的這8家傳統車企來看,目標達成率最低的是東風汽車(37.2%),最高的是吉利(47%)。若以45%為及格基準線,則吉利、上汽、一汽、長安,很有可能完成全年銷量目標。
我們簡單挑4家車企,進行一番解讀。
①比亞迪還能“超常發揮”嗎?
在新能源唱主角的大背景下,傳統車企早便開始了“大象轉身”。整體看,無論是總銷量,還是新能源占比,比亞迪都是無可爭議的“自主一哥”。
去年,憑借超427萬輛的成績,比亞迪輕松完成年度銷量目標,且同比大漲41.1%,再度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新能源市場銷量冠軍。其海外市場也表現亮眼,盡管總量不大,2024年全年銷量只有41.72萬輛,但同比達到了71.9%。
今年,比亞迪的銷量目標定在550萬輛,既有野心,亦有壓力。因為車企不可能無限制增長,總有遇到瓶頸的時候。
從上半年銷量看,比亞迪賣了214.6萬輛,遠超去年同期的161.3萬輛,但距離全年目標,也僅完成了39%。
如今,行業價格戰被叫停,更有供應商60天賬期“卡脖子”,比亞迪下半年恐怕不會一帆風順。盡管下半年是車企發力的重要節點,比亞迪海外銷量也在持續走高,但能不能賣335.4萬輛,恐怕還需謹慎期待。
②吉利怎么忽然“大爆發”了?
吉利上半年銷量達140.9萬輛,大約僅為比亞迪的66%,但從增速看,吉利2025年的銷量目標還是保守了,于是迅速做出了調高銷量目標的動作(由271萬調高至300萬)。而之所以這么自信,一方面源于新能源的大爆發,一方面也離不開傳統燃油車的穩定發揮。
新能源方面,吉利上半年賣了72.5萬輛,同比增長126%,占總銷量的51%。其中,銀河品牌的貢獻功不可沒,銷量達54.8萬輛,同比增長232%,占新能源銷量的39%。憑借銀河星愿、銀河星艦7等爆款車型的加持,僅僅成立兩年的吉利銀河品牌,也迅速躋身年銷百萬的行業。
燃油車方面,憑借帝豪、星瑞、博越、星越L等車型的穩定發揮,吉利燃油車業務依舊堅挺。在新能源大行其道的當下,憑借出眾的性價比優勢,依然有單車型月銷2萬+的出色表現。
如今,隨著吉利銀河、極氪、領克以及傳統燃油序列的穩定發揮,吉利多條腿走路的策略,正在發揮巨大的協同優勢。
③奇瑞還敢叫板“不客氣”嗎?
今年上半年,奇瑞銷量達126萬輛,同比增長14.5%。其中,新能源銷量為36萬輛,同比增長98.6%。出口方面,奇瑞上半年海外銷量為55萬輛,同比增長3.3%,占到總銷量的44%,繼續蟬聯中國汽車出口第一。
整體看,奇瑞的燃油車仍占銷量大頭,但隨著以捷途、風云為代表的新能源矩陣的發力,奇瑞新能源未來可期。
當然,從智界品牌目前的情況看,其實稍顯可惜,原本有望在華為賦能的基礎上,打造第二個“問界”,但礙于各方面的掣肘,最終呈現出不溫不火的狀態。兩款車型的銷量,加起來不過五六千輛。
鑒于此,奇瑞終于下了大決心。而隨著網傳出華為放權的消息,智界成立了新的合資公司,奇瑞也終于可以擼起袖子,放膽開干了。
除此之外,奇瑞近期也調整了內部組織架構,成立新的國內業務事業群,下設星途事業部、艾虎事業部、風云事業部、QQ事業部四大事業部,旨在實現戰略聚焦、資源整合、強化協同、品牌向上。
由此看來,下半年奇瑞肯定會有更多新的動作出來,盡管上半年達成率僅為40%,但筆者對奇瑞達成年度銷量目標,還是很有信心。
④長城還能“挺得過明年”嗎?
8家傳統車企當中,長城的銷量最低,上半年僅賣出56.98萬輛。其中,海外銷量為19.8萬輛,同比下滑1.9%,占總銷量的比例為35%。
鑒于已經連續4年未達成年度銷量目標(2021-2024均未達標),今年長城并未設定年度銷量目標,其實也情有可原。不少媒體拿之前長城定下的“2025年年銷400萬輛”的目標,來唱衰長城,筆者覺得大可不必。不過,今年長城銷量能否攀新高,超過去年的銷量,其實也讓人捏一把汗。
7月1日,長城汽車成立35周年之際,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慶祝視頻中透露,長城汽車將在7月舉辦多場活動,展示其未來五年的技術路線、市場路線、公司發展路線和戰略等一系列規劃,長城汽車全新平臺也將亮相。然而這些新的規劃,能否將長城銷量拉回正增長的軌道,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新勢力誰人唱主角?
說完傳統車企,我們再來看下新勢力。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新勢力品牌的年度目標達成率,大部分徘徊在30%左右,不及40%的品牌,超過7成。只有小鵬、零跑、小米、理想等少數品牌,表現略好。
接下來,我們照例挑選4家,稍作分析。
①零跑還能“復制理想”多久?
作為理想“平替”,零跑悶聲向前沖,不僅連續四個月拿下新勢力月銷銷冠,更憑借超22萬的銷量,穩坐新勢力2025年上半年銷量第一的寶座。連小鵬、理想、小米、鴻蒙智行等,都得甘拜下風。
如今,零跑已有C11、C10等多款車型成為爆款,剛交付不久的B10也迎來銷量大漲。不出意外的話,同源車型B01的上市,也會再掀銷量高峰。
零跑的車型主打性價比,雖然主銷價格位于10-15萬左右,但勝在“便宜又大碗”,對消費者的心理拿捏精準,不跟理想正面硬鋼,而是采取錯位競爭。如今的銷量表現,也充分說明了零跑戰略的正確性。
除了國內,零跑也在發力海外市場。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5月,零跑出口銷量超1.72萬輛,位居中國新勢力品牌第一。
零跑穩扎穩打的策略,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要想有更大的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
因為產品價格低,研發投入大,雖有超70%的零部件通用率,但零跑其實做的是“微利”生意。2025 年一季度毛利率為14.9%,好于蔚來(12.3%),但不及小鵬(15.6%)、理想(20.5%)和小米(18.5%)。
零跑還能繼續領跑多久,會不會步哪吒的后塵,我們也不妨謹慎觀察。
②小米還能繼續“乘風破浪”嗎?
小米汽車有多火,已經無需解釋了。小米SU7和小米SU7 Ultra創造的銷售神話如在昨日,剛上市不久的小米YU7又創造了新的行業紀錄——上市18小時,鎖單超24萬。不僅引發全網關注,更招致諸多同行嫉妒。
今年上半年,小米僅憑借小米SU7和小米SU7 Ultra兩款車,就達到了15萬+的銷量成績,平均2.5萬+/月,讓同行望塵莫及。
造車僅僅四年,小米就把無數汽車同行“整不會了”。若說是“網紅效應”,卻又不只這么簡單。小米是個獨特的行業個案,很多人想學,但未必學得來。但有些東西,確實可以“師夷長技”。
從銷量看,小米并不是很出眾,但別忘了,小米之所以沒有銷量大爆發,原因在于生產瓶頸。擠壓的訂單太多,以致第二個工廠還未建成,生產配額已經滿了。若是解除生產限制,小米說不定早就成為新勢力第一了。而在可預見的未來,小米必然會從零跑或其他新勢力手中接過月銷冠軍、甚至年銷冠軍的接力棒。
小米汽車還有一點值得借鑒的是,其定價不低,走得是中高端路線,這就為自主品牌發展指明了新的思路:忘掉內卷,而以品質和價值激發用戶掏腰包。小米能做大,其他品牌為什么做不到呢?這或許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目前來看,小米仍會繼續“乘風破浪”,一往無前。但什么時候,第二個“高速事故”會到來,以及小米是否會像這次一樣“幸運”,就要看小米和雷軍的造化了。
③理想的“第二增長曲線”在哪?
沒有全新車型上市,僅靠老款煥新續命,上半年賣出20.4萬輛,理想可以說很可以了。
然而,肉眼可見的是,理想賴以為生的家庭+增程賽道,正涌來越來越多競爭者。樂道、極氪、深藍、騰勢、長城等,垂涎理想的腹地已久,趁著理想尚未在純電賽道發力,紛紛以類似的配置和動力系統,開啟了“真刀真槍”的搶奪。
下半年,理想的純電i系列即將重磅登場,能否成為理想的“第二增長曲線”,重塑往日榮光,尚需要時間給出答案。不過從理想下調全年銷量目標的動作看,顯然下半年不會很樂觀。下半年,理想需要賣出近34萬輛,才能達成年度目標。這對理想來說,壓力不可謂不小。
盡管隨著i6、i8等車型的陸續上市,理想手里有了更多牌可以打,但牌多,不見得能穩贏。理想還需要找對時機,出對牌。而這既考驗理想的市場預判能力,同時也考驗組織和營銷能力。總之,加油吧。
上半年,理想沒有太多話題和聲量,希望下半年重新熱鬧起來。
④蔚來能“硬抗”著看到未來嗎?
樂道和螢火蟲的新車都已經上市,而“完全體”的蔚來終于開啟多品牌作戰。反映在銷量上,便是不再萎靡,逐漸有所好轉。
上半年,蔚來銷量達11.42萬輛,但距離年銷44萬輛的目標,還差得很遠。原因無外乎老品牌蔚來不溫不火,而新品牌樂道和螢火蟲又不及預期,尤其是樂道。
如今,蔚來痛定思痛,開始整合蔚來和樂道體系,而即將上市、定位大型SUV的樂道L90,也把預售價定在了27.99萬元(電池租用方案為19.39萬元起)。這意味著,為了銷量,蔚來要拼了。而再不拼,蔚來恐怕更加危險。
今年以來,蔚來屢次“掉隊”。如今上半年的銷量排名也在top5開外,多次屈居理想和小鵬之后。
你說蔚來不努力嗎?蔚來其實很努力,李斌更是親力親為,直播、和用戶面對面很頻繁,可銷量就是上不去。
截至2025年一季度,蔚來累計虧損超過千億,僅Q1凈虧損就達到68.91億元,引發不少人質疑。李斌回復稱:“我們的錢都虧在明處,財報透明度經得起放大鏡檢驗。”他表示,蔚來的資產負債表“非常干凈”,沒有任何隱性負債。
然而,為何造車11年,蔚來還在持續虧損?蔚來什么時候才能掙錢?才是投資者更為關心的。
李斌稱,今年四季度就會實現盈利。對此,筆者持謹慎態度。
而到年底,未來銷量達成率多少,以及是否真能實現四季度盈利,考驗的不只是蔚來的經營能力,更考驗李斌的人品。希望這一次,李斌說到做到。
結語:
結合傳統車企及新勢力上半年銷量,筆者以為:完成年度目標最穩妥的有吉利、上汽、一汽、小鵬、小米、零跑;最危險的是東風、鴻蒙智行、智己;相對穩妥的是比亞迪、長安、奇瑞、理想、深藍。
當然,行業波譎云詭,誰也不知道下半年有哪些變數。
各家面臨的挑戰不同,行業環境、競爭環境、內部環境、消費環境等,影響因素太多了。各廠商能不能達成年度銷量目標,除了看自身能力,也看機遇。
唯有祝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