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人物,唯胡適了解西方文化,懂一點邏輯。寫了《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冊,不寫下冊,問題不在于寫不寫得出!實乃先秦以后,獨尊絕異,哲學在中國中絕,于哲學已經沒有什么可寫的了。胡適實以不語不言來否定先秦以后的哲學學術,不知者還以為什么,云云。
牟宗三自己跟他所評價的馮友蘭一樣,根本未識哲學內核,止于皮毛而已。故而根本不懂哲學,亦不懂墨家哲學和西方哲學。不足掛齒。
梁漱溟搞鄉村建設,已經是儒生小才大用了,世人皆謂儒生百無一用不是空穴來風。儒家繼承自前人類的動物倫理無非一套繁雜的德行規范,除了搞搞小小的鄉村建設,還能搞什么?而且還搞不好。別的不說,僅僅就哲學而論,老毛的三論《矛盾論》《實踐論》《論持久戰》遠遠超過所有儒生疊加。
“昭宣本跡”,如何理解本跡?照圖索跡(沒寫錯),教條地從歷史文獻找“本跡”概念已是慧根不足,愚不可及了。本跡乃物道兩實,本以定跡,跡以顯本。本與跡自有漢語本原之義和引申之義,何須按圖索驥?
龍樹闡中觀:“不生亦不減,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敝杏^論乃是佛教哲學與印度哲學對抗中,步步退縮的不得已而為。從唯物緣起論退至主觀唯心主義之唯識論,從唯識論又退至主客參半的中觀論,是辯論上抵不過印度教哲學的避風港。主旨是空心而不空性(此處空不是無,是無形,也不是性名空),是實在論(非新實在論)之主體認識,即實相論觀照下的緣起論或因緣而起的心識。亦即,能滅之主觀心靈對不滅之客觀性靈的認識。主觀心靈隨肉體死亡而斷滅,客觀性靈則永恒不滅,圓融完滿不減。
“易經是孔門義理”(牟宗三語),這倒是一句真話。儒家繼承了易經思維,止于形類,不及質類,思維上不夠抽象深刻,止于知性,不及理性。不同質類的事物都可以被歸為陰陽兩種形類和具體的形類,但是,你從陽爻分不出是男人還是公雞,從人形分不清是真人還是蠟像。這種形類思維嚴重阻礙了科學的產生和發展,因此先秦唯非易經學派的墨家尚治哲學、科學及其邏輯等。易經本是占卜算命之書,本身就是拿各種毫不相干的現象互相比附說事。從哲學上看,易經充其量不過是一種宇宙生成建構模式,屬于宇宙論范疇,不及本體論。看一個人如何對待易經就知道這個人的哲學觀和世界觀是怎樣的?唯儒生崇尚易經,例如孔子,韋編三絕,也沒搞出什么是性與天道,最終還是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感嘆天何言哉!
牟宗三跟其他大儒一樣,對西方哲學純然一竅不通,且好為人師。像實用主義和結構主義一樣,現象學并不是體系學說,而是一種方法論,先驗認識論。揭示認識論的一個環節,以本質直觀的方法直觀本質。實在本質是超感官存在,是不可思議者,不可感性直觀者。所以要借助綁定現象及其觀念的語言來表達,領悟,理解。純粹現象是抽除具體處境和不必要的外在特征,保留足以揭示事物本質的最簡現象,以用于本質直觀,從而直觀無限抽象的無形本質。這是意識活動,是揭示本質時充滿觀念系列的意識流。海德格爾學于胡塞爾,然未得現象學之認識論之本質直觀真義,搞出一套現象主義的生存存在論。他的代表作《存在與時間》完全是一部歷史主義或經驗主義的以敘事為方法的言事論人著作。壓根兒就沒有邏輯推理之純粹理論,頗似孔子春秋筆法,微言大義,以事論人。故而其學說在儒生那里頗有市場。畢竟他的思維方式與儒家相同,妥妥的現象思維。他未能理解現象學,其現象主義與胡塞爾作為方法論和先驗認識論的現象學完全不是一回事。至于分析哲學和語言哲學乃是哲學的自然發展,是哲學向說明之大邏輯方向發展,以一切可說明方式來解釋概念和命題,并非是對本體論的遺忘。其實,本體論在先秦墨家道家已經發展得相當完備,義自天出,道法自然。在古希臘哲學例如柏拉圖哲學、基督教哲學和德國古典哲學也有完備發展。從發展階段來看,二十世紀早已過了本體論階段,后來者已不可能有所超越了。它所謂本體論恐怕還不是外在超越的客觀唯心論,客觀本體論,而是內在超越的主觀唯心論,主觀本體論,無非唯識論及其模仿者王陽明心學和叔本華唯意志論那一套東西,其實再議內在本體論也不可能有什么新意和突破了。他獨情鐘康德,也并非他讀懂了康德,——其學說主旨是純粹理性在可能的經驗范圍的界線上最大限度地使用“先驗”或超驗原則,即作為自在之物的物自體所規定的物質現象——而是儒家德行倫理的先天缺陷,缺少形而上的道德靈魂即德性法則,所以他要借用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學為儒家的德行倫理安裝一個靈魂。其實也沒有什么新意,無非重復宋明理學走過的老路,借用道家和墨家形而上的道與理、佛家形而上的心與識為儒家德行倫理安裝一個道德靈魂而已。他也沒有那個科學遠見預判羅素的數理邏輯貢獻乃是未來具有人類抽象推理能力人工智能的哲學基礎。當然,他也不知道經驗論哲學是目前大數據經驗訓練模式人工智能的哲學基礎。盡管他活過了計算機時代。他也不懂維特根斯坦所說的不可說者就是那超感官存在的實在本質,即自在的物自體,不可思議,也不可直觀。能言說者只能是可直觀的東西包括現象和觀念,但我們能夠借助可言說者現象及其觀念來表達,領悟和理解不可言說者,即自在之物或物自體,以本質直觀的方法直觀之。
哲學一也,一至而通百慮。各家學說幾何,以一定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