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的高溫天,人不是被曬傷,而是被‘蒸熟’的!”
這不是夸張,而是近些天河南多地真實上演的高溫“烤”驗。7月中旬,河南氣象臺接連發布高溫橙色預警,局部地區氣溫甚至超過41℃,街頭熱浪滾滾,地面溫度一度能把雞蛋“烤熟”。
走兩步就頭暈、出門十分鐘就汗濕衣襟?甚至在家沒開空調也感覺胸悶氣短?這不是你一個人的感受,而是高溫正在悄悄地“偷走”你的健康。
很多人以為“熱一熱沒事”,其實高溫天最怕的不是曬黑,而是中暑、脫水、心腦血管事件突然來襲。更糟的是,它往往來得悄無聲息,一旦發生,后果可能比你想象得嚴重得多。
作為一名多年臨床經驗的醫生,我見過太多因為忽視高溫防護而送進急診的病例。特別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兒童,更是高溫下的“易感人群”。今天我們就來聊聊:40℃+高溫天,到底該怎么防暑?哪些信號千萬別忽視?真正有效的防護措施有哪些?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你我都該知道的“熱”知識。
最近一位70歲的李大爺,在菜市場走了不到20分鐘,回家后頭暈嘔吐,家人以為是普通中暑,結果送醫發現是熱射病前期,體溫高達39.8℃,幸虧搶救及時,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熱射病是中暑中最嚴重的一種,體溫持續升高,超過40℃,伴隨意識混亂、抽搐,甚至昏迷。如果不及時降溫搶救,死亡率超過50%。說句大實話,一旦中招,真的不是風扇吹一吹、涼水洗個臉就能緩過來。
問題是,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中暑了。
尤其是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對溫度的調節能力下降,出汗少、口渴反應遲鈍,往往等到癥狀明顯時,已經錯過最佳處理時機。還有不少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稍微一熱就頭暈、乏力、心悸,卻誤以為是普通疲勞,結果拖出大麻煩。
我們必須明確,高溫不是“小事”,它能讓一個健康人短時間內失衡,也能讓一個慢病人迅速加重。
那該怎么辦呢?防暑的關鍵,其實就藏在生活的細節里。
首要的是補水。夏天出汗多,體液流失快,不喝水就像手機沒電。尤其是老年人,即便不口渴,也要主動喝水。建議每次200毫升左右,分多次飲用,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才喝。
但注意,不能光喝白開水!長時間出汗會丟失大量電解質,如果只補水不補鹽,可能反而導致低鈉血癥,出現頭暈、惡心、四肢無力等癥狀。可以適當喝點淡鹽水,或吃點含鈉的食物,比如紫菜湯、小米粥配咸菜。
還有一點要特別提醒,很多人喜歡在高溫天喝冰鎮飲料解暑,結果不但沒緩解,反而拉肚子、胃痙攣。冰飲雖爽,但傷胃傷身。
更好的選擇是常溫下的綠豆湯、菊花茶、淡鹽水,既能補水,又有清熱解暑的功效。
除了喝對水,穿對衣服也很關鍵。
夏季穿衣講究“透氣、顏色淺、質地輕”。棉麻材質吸汗透氣,白色、淺色衣物反射陽光,能有效減少熱量吸收。出門記得戴遮陽帽、太陽鏡,盡量避免10點到16點這段“高溫時段”外出。
家里也得講究降溫方式。不是所有人都能長時間吹空調,對老年人來說,空調溫度不宜過低,建議保持在26℃-28℃之間,同時注意通風,避免室內缺氧。風扇可以輔助使用,但不要直吹身體,特別是夜晚睡覺時。
有些人不怕熱,反而追求“出汗排濕”,每天跑步、蒸桑拿。這種做法在高溫天其實是個大誤區。過度運動反而容易引發熱衰竭,甚至猝死。夏季鍛煉應選擇清晨或傍晚,時間不宜過長,強度不宜過大。
慢性病患者在夏季尤其要注意用藥時間和方式的調整。比如高血壓患者,體溫升高會擴張血管,可能導致血壓波動,要定期監測,避免漏服藥物;糖尿病患者飲食不當、脫水可能導致血糖不穩,更要保持飲食規律和血糖監測。
這里不得不提一個常被忽略的“隱形殺手”:空調病。很多人夏季一整天待在空調房,結果出現頭痛、鼻塞、咳嗽、關節酸痛等癥狀,這其實是空調環境下濕度低、空氣不流通導致的。建議每隔2小時開窗通風,空調濾網定期清洗,保持室內空氣清潔。
對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孕婦、兒童,他們對溫度變化更敏感,尤其要避免陽光直曬,合理安排作息,減少外出。帶孩子出門時記得涂抹物理防曬霜,穿好遮陽衣,避免曬傷。
一味“硬扛”是不理智的,應對高溫更需要智慧。
在門診中,我還遇到不少患者因為服用某些藥物,如抗精神病藥、抗膽堿藥物,影響身體散熱功能,導致中暑風險增加。像氯丙嗪、阿托品這類藥物會抑制出汗,服用期間更要避免高溫暴曬。
說到底,高溫并不可怕,怕的是我們不當回事、掉以輕心。真正的防暑,不是“多喝水”那么簡單,而是一整套生活策略的調整。
我們有一句老話講得好:“熱不傷人,人自傷”。高溫來了不要硬撐,該避就避,該躲就躲。健康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靠科學的方法。
記住這10個關鍵詞:防曬、補水、遮陽、通風、清淡飲食、適度運動、監測血壓、規律作息、避免暴曬、警惕中暑。
河南的高溫還將持續,接下來的日子仍然不容小覷。我們每個人都該為自己,也為身邊人,做好這場“高溫保衛戰”。
不是所有的中暑都有機會“反悔”,不是每一次的熱浪都能安然度過。
給自己一個涼快的夏天,從現在開始。
參考文獻:
王建峰,李亞麗.高溫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與防護對策研究.職業與健康,2022,38(5):601-604.
張琳,李曉燕.老年人中暑的臨床特征及急救措施探討.中國社區醫師,2023,39(18):112-114.
鄭燕玲,劉芳.高溫中暑相關疾病的防治策略分析.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1,8(30):120-12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