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華門外的雨花臺,每一塊紅褐色的巖石都浸透著歷史的溫度。1937 年 12 月的炮火,將這座因 “落花如雨” 得名的文化勝地,變成了中華民族的血色豐碑。在這場保衛戰中,264 旅旅長高致嵩帶領官兵用生命詮釋了 “誓死抗敵” 的誓言 —— 當炸藥包的火光吞噬陣地時,他們的吶喊穿透了 80 余年的時光,至今仍在山谷間回蕩。?
軍令如山:雨花臺的生死囑托?
1937 年 12 月初,南京城已能聽見遠處的炮聲。蔣介石在辦公室里指著地圖,對 72 軍軍長兼 88 師師長孫元良強調:“紫金山是骨架,雨花臺是心臟。這不到三千米的防線,丟了就等于丟了南京的南大門。” 他特意提到紅山上的 “楊忠襄公剖心處” 石碑:“我不要你剖心,但要你學楊邦乂的忠勇。”?
孫元良將這份囑托壓給了兩位旅長。264 旅旅長高致嵩接到命令時,正在檢查陣地工事。這位從黃埔三期畢業的將領,臉上總帶著沉穩的笑意,但此刻眉頭緊鎖 —— 他清楚,日軍的攻勢絕不會留情。“工事每深一厘米,就能多擋一枚炮彈。” 他一邊給士兵示范挖掘散兵坑,一邊動員,“現在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高致嵩的 264 旅負責雨花臺左翼,陣地從梅崗延伸到石子崗,全是開闊的丘陵地帶,幾乎無險可守。官兵們晝夜趕工,用圓木和沙袋構筑起三道防線,機槍巢隱蔽在灌木叢后,迫擊炮陣地設在反斜面 —— 這些細節,后來成了他們抵擋日軍首輪猛攻的關鍵。?
白刃映血:不退一步的陣地戰?
12 月 9 日清晨,日軍第 110 師團的先頭部隊撲向左翼陣地。高致嵩站在指揮所的掩體后,望遠鏡里能看到日軍的鋼盔在朝陽下反光?!暗人麄冞M入三百米射程再打?!?他對身邊的參謀說,聲音平靜得像在下達訓練指令。?
當日軍距離陣地不到百米時,高致嵩一聲令下,迫擊炮率先開火,打亂了敵軍的沖鋒陣型。機槍手們從隱蔽處探出槍管,火舌交織成密集的網。但日軍很快調來坦克掩護,步兵像潮水般涌上來。高致嵩提著駁殼槍沖出掩體,大喊:“跟我上!”?
白刃戰在丘陵上爆發。高致嵩的軍刀劈斷了一名日軍軍官的指揮刀,刀刃上的缺口記錄著碰撞的激烈。士兵們跟著旅長沖鋒,有的用槍托砸,有的用牙齒咬,連炊事員都提著菜刀加入混戰。這場拉鋸戰持續到黃昏,日軍丟下數百具尸體后撤,但 264 旅的傷亡也超過了三成。?
次日清晨,日軍的 20 架飛機對陣地進行地毯式轟炸。高致嵩被氣浪掀翻在地,耳朵嗡嗡作響,卻爬起來繼續指揮:“把機槍移到彈坑里!” 轟炸過后,日軍兩個聯隊發動總攻,坦克履帶碾過沙袋工事,步兵踩著同伴的尸體前進。高致嵩的部隊漸漸不支,從最初的萬余人銳減到不足五百人,彈藥也快打光了。?
最后的火光:炸藥包上的誓言?
12 月 10 日午后,陣地被撕開一道缺口。高致嵩召集剩余官兵,在彈坑里召開最后一次會議?!拔覀円呀洓]有退路了。” 他的聲音沙啞,軍裝上沾滿血污,“身后就是南京城,就是父老鄉親。今天,咱們用炸藥包給鬼子送行!”?
士兵們沒人說話,只是默默檢查最后的武器。通信兵把軍旗裹在身上,炊事員將最后一口鍋里的水分給大家。高致嵩看著遠處逼近的日軍,突然笑了:“告訴家里,我們是為南京死的,不丟人。”?
當日軍以為可以輕松占領陣地時,高致嵩大喊:“拉導火索!” 數十個炸藥包同時引爆,火光沖天而起,將丘陵變成了火山。沖擊波過后,陣地一片寂靜 ——264 旅全體官兵與陣地同歸于盡。后來打掃戰場的百姓說,在焦土中,還能看到緊握軍刀的手,保持著沖鋒的姿勢。?
與此同時,右翼 262 旅旅長朱赤也在激戰中犧牲,全旅官兵無一生還。這兩支部隊用生命拖延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南京市民的疏散爭取了時間。?
豐碑永存:從 “落花” 到 “紅花”?
如今的雨花臺,松柏常青。高致嵩殉國處的紀念碑上,“抗日英烈” 四個金字在陽光下閃耀。1982 年,民政部追認他為革命烈士;2014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首批著名抗日英烈名錄。?
當年日軍的戰報里,稱雨花臺之戰 “遭遇支那軍隊最頑強抵抗”。而歷史早已給出答案:正是無數個高致嵩這樣的英雄,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防線。當游客撫摸著雨花石上的紅色紋路時,或許能想起 80 多年前那場烈火 —— 那里不僅有犧牲的悲壯,更有一個民族永不屈服的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