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資本市場,瀾起科技同時投下兩枚“震撼炸彈”。
7月11日,這家科創板上市的芯片設計企業瀾起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兩天后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瀾起科技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預計達11億至12億元,同比增幅高達85.5%-102.36%。
在這份亮眼的財報后面是AI產業浪潮下公司核心產品DDR5內存接口芯片及配套芯片的爆發式增長。作為全球市場份額36.8% 的內存互連芯片龍頭,瀾起科技近三年海外收入占比均超70%。而此次赴港上市擬募資約10億美元,劍指全互連芯片研發及全球市場拓展。
在A+H上市熱潮中,芯片設計企業瀾起科技正試圖突破單一資本市場限制,在國際化道路上邁出關鍵一步。
1、業績爆發與資本遠征
AI上市的芯片企業瀾起科技正迎來史上最強增長周期。2025年第二季度,瀾起科技營業收入、互連類芯片銷售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四項指標同時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其中互連類芯片銷售收入實現連續九個季度環比增長,展現出強勁的產品生命力。
財報顯示,瀾起科技2024年營收達36.39億元,同比增長59.2%;凈利潤14.12億元,同比激增213.1%。2025年上半年延續高增長:預計營收26.33億元(+58.17%),凈利潤11-12億元(+85.5%-102.36%)。互連類芯片毛利率高達62.99%,遠高于半導體設計行業40%的平均水平。
對于瀾起科技的業績爆發,拆解業務后發現,主要來自三大方面,而核心驅動力來自AI產業需求。
DDR5升級紅利:內存接口及模組配套芯片出貨量顯著增長,且高毛利的第二、三代RCD芯片占比提升。運力芯片突破:PCIe Retimer、MRCD/MDB及CKD三款高性能運力芯片上半年貢獻收入2.94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毛利率提升:高附加值產品占比增加推動瀾起科技整體盈利能力提升。
在瀾起科技業績的暴增下,逐步推進的是公司資本布局的重要跨越。在宣布赴港IPO計劃后的7月11日,瀾起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由中金、摩根士丹利和瑞銀擔任聯席保薦人。此次IPO擬募集資金約10億美元,重點投向全互連芯片前沿技術研發、全球市場拓展及戰略并購。
在發布沖刺港股上市的計劃后,瀾起科技同步啟動兩輪回購計劃,合計回購金額最高達8億元,釋放出穩定市場信心的強烈信號。但這一舉措背后,是投資者對赴港上市消息的負面反應——公告發布后次日,公司股價下跌4.36%。
2、A+H背后的全球野心
沖刺港股,實現A+H雙重上市,在2025年的資本市場上并非先例。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場迎來強勢反彈,總集資額達1071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7倍,成為自2021年以來最強勁的表現。其中半導體企業成為主力軍,紫光股份、兆易創新、江波龍等芯片企業紛紛加入港股IPO大軍。
對于這一波大規模的A+H上市熱潮中,瀾起科技的戰略考量尤為清晰。
包括融資渠道多元化:突破單一資本市場限制,構建更穩健的資本結構。國際化品牌升級:借助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提升國際影響力。地緣風險對沖:在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降低對特定海外市場的依賴。估值重構:相較美股同行Astera Labs(PE 360倍),瀾起A股PE僅55倍,港股上市或打開溢價空間。
而香港資本市場改革也為科技企業創造了有利環境。2025年5月推出的“科企專線”制度優化,允許保密申請機制,提供上市前專家團隊支持,并簡化同股不同權規則。這些舉措顯著提升了港股對科技企業的吸引力。
對于瀾起科技來說,此次港股上市更是其全球化戰略的關鍵落子。公司70.8%的收入來自海外市場,客戶包括三星電子、SK海力士和美光等全球內存巨頭。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僅提供融資便利,更是連接全球產業鏈的重要樞紐。
3、從內存接口到運力芯片的躍遷
翻開瀾起科技的發展史,正是一部中國芯片企業的技術躍遷史。公司成立于2004年,2013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僅14個月后私有化退市,2019年成為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如今,它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內存互連芯片供應商。
而瀾起科技的優勢也在兩個產品線上。首先是互連類芯片:占瀾起科技2024年營收92.04%,包括內存接口芯片及配套芯片。然后是津逮服務器平臺:占比瀾起科技營收7.68%,包括津逮CPU及安全芯片。
在內存接口芯片領域,瀾起科技的市場地位舉足輕重。2024年以36.8%的全球市場份額位居第一,領先于日本瑞薩電子(36%)和美國Rambus(20.5%)。其DDR5內存接口芯片是服務器CPU與DRAM模塊之間的關鍵互連組件,技術壁壘極高。
而瀾起科技真正的增長潛力來自新賽道。瀾起科技推出的三款高性能運力芯片——PCIe Retimer、MRCD/MDB及CKD,在2024年實現收入4.23億元,是2023年的8倍。這些產品瞄準AI服務器爆發性需求,成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
但是技術突破背后是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達7.63億元,同比增長11.98%,占營收比例20.98%。近三年研發費用率均超15%,累計獲得187項發明專利授權。
而且在AI算力需求爆發背景下,瀾起科技的運力芯片戰略正迎來最佳時間窗口。一臺配置8塊GPU的主流AI服務器通常需要8至16顆PCIe Retimer芯片。對于瀾起科技來說,有望在新興市場獲取更多的份額。
雖然業績亮眼,但瀾起科技依然面臨多重挑戰,而其中股東持續減持更是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2025年初至4月底,瀾起科技股東中電投控減持套現5.54億元,持股比例降至5.97%;珠海融英減持套現8.53億元,持股比例降至8.24%;英特爾資本持股比例從上市初的10%降至1.55%,退出前十大股東序列。這些早期投資人的退出,既帶來股價壓力,也折射出資本對瀾起科技發展階段的判斷。
另外,瀾起科技的客戶集中度風險同樣不容樂觀,2024年前五大客戶貢獻76.7%的收入,其中最大單一客戶占比22.9%。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等內存巨頭在供應鏈中議價能力強,可能擠壓瀾起科技的利潤空間。
在運力芯片賽道上,美國的Astera Labs占據86%的市場份額,也是瀾起科技的強勁對手,這家被稱為“小英偉達”的企業,在資本和技術上都構成強大競爭。
如今,赴港上市對瀾起科技而言,不僅是融資渠道的拓展,更是全球化戰略的關鍵布局。而它的募資規劃與瀾起科技未來五至十年的戰略目標高度契合——逐步成長為國際領先的全互連芯片設計公司,重點聚焦運力芯片領域。
瀾起科技在業績高光時刻叩響港交所大門,既是AI芯片國產龍頭國際化躍遷的關鍵一步,亦是應對技術迭代與資本壓力的戰略突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