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儲能技術被視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輔助手段,但伴隨光伏與風電等間歇性能源的大規模并網,儲能已成為保障能源系統穩定運行的核心基礎設施。
近日,歐洲光伏產業協會在布魯塞爾宣布成立“歐洲電池儲能平臺”,并提出:到2030年,歐洲儲能總裝機容量需從當前約50GWh,提升至500GWh-780GWh,實現10倍增長,“否則能源轉型進程將面臨停滯風險”。
事實上,這反映出歐洲能源轉型催生出巨大的儲能需求,該目標的設定,也標志著儲能技術在歐洲能源體系中的地位實現了戰略升級。
據歐洲光伏產業協會的最新數據,2024年歐洲大儲裝機量首次超越戶儲,新增裝機約11GWh,同比高增206%,占新增裝機總量的49%;而曾經主導市場的戶儲,新增裝機降至8.7GWh,同比下降27.5%。這表明,歐洲儲能市場正逐步從以戶儲為主導轉向以大儲為主導。
與此同時,該協會還預測,2025年歐洲大陸的電池儲能總裝機量將達到29.7GWh,其中大儲和工商儲將成為主要增長點,預計新增裝機分別達16.3GWh和3.6GWh,同比增速分別將達86%和62%。
業內普遍認為,在政策驅動與市場需求雙重推動下,歐洲電池儲能市場將在2025年后進入高速增長階段。這也為中國儲能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例如,去年11月,陽光電源宣布與英國Fidra Energy簽署4.4GWh儲能合作協議,陽光電源將為英國3.3GWh Thorpe Marsh和1.1GWh West Burton C兩座標桿獨立儲能電站項目,供應880套陽光電源PowerTitan2.0液冷儲能系統,計劃于2025年啟動建設。該訂單曾以“歐洲最大儲能合作協議”成為標志性事件。
今年以來,已有力神(青島)、南都電源、華為、阿特斯、海博思創、楚能新能源等中企,在歐洲市場簽訂了合計超15GWh的儲能訂單。
同時,中國的鋰電池產能也在加速走向歐洲,如遠景動力在西班牙納瓦爾莫拉爾德拉馬塔市的超級工廠,將于2026年投產;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32家中國企業,在海外共投產+在建+規劃了71座電池/儲能系統集成生產制造基地,總規劃產能近400GWh。其中,作為主要布局區域的歐洲,規劃產能占比超50%,主要分布在匈牙利、西班牙、德國、芬蘭、英國、法國等國家(地區)。
此外,也有多家中國涉儲企業通過技術授權的模式進入歐洲,例如派能科技與意大利Energy S.p.A.在威尼托大區共建BESS工廠;三晶電氣與意大利Eiko Power在倫巴第推進儲能系統本地化生產。
不過,中國儲能產業鏈企業出海歐洲,也將面臨多重挑戰。例如需要應對本土化門檻偏高、政策不確定性、技術認證壁壘、技術偏見難消除等問題。因此,中企想要在極具增長潛力的歐洲儲能市場占據一席之地,還需要深度融入當地的能源轉型進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