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呂少峰
7月16日下午,湖北孝感的汪先生撥打極目新聞熱線(027-86777777)反映,他半個月前因輕信網絡貸款陷入詐騙團伙的“連環套”,導致損失2萬多元,雖然已經報警,但他還是希望將自己被騙的經歷講出來,以此警醒他人。
今年24歲的汪先生,是湖北孝感人,他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因為點擊了一條短信,就被詐騙團伙的“連環套”騙走了2萬多元。說起半個月前的被騙經歷,他覺得不可思議,更有些郁悶不平。
汪先生介紹,7月4日下午1點多鐘,他的手機收到了一條1068開頭的號碼發來的短信,短信顯示“您的可貸額度已于7月04日由28600元升至199800元”,并提供了一個鏈接地址。由于當時手頭也有點緊,于是他就順手點開了短信。也正是這個輕率的點擊,讓他一步步陷入對方精心設計好的“網貸”騙局。
汪先生點開短信提供的鏈接后,系統提示他下載“網商貸”查詢自己名下可貸額度。“當時顯示我可借20萬元,‘網商貸'App還提供了一份電子合同,上面顯示了我的姓名和銀行卡號。由于我只想貸5萬元,于是就申請了5萬額度。”汪先生介紹,在他向“網商貸”App提交貸款申請后,很快就獲得了通過。于是他就按照操作步驟點擊“提現”,沒想到提現不成功,App提示說他提供的姓名和銀行卡號不匹配。汪先生就仔細看了一眼,發現電子合同上顯示的銀行卡號好像有一位數字確實不對。事后他反復回憶,估計就是那個時候,詐騙團伙對他的提供的銀行卡號故意進行了修改。
汪先生也沒有多想,就在“網商貸”App在線找客服,詢問銀行卡號信息有誤,能不能修改。在向客服詢問之前,他又再次看了一下貸款放款頁面,確實顯示由于姓名和卡號信息不匹配,導致剛才申請的5萬額度被凍結。
這個時候,客服就發過來一份假冒監管部門編造的“紅頭文件”。大意是,因貸款申請填寫的個人信息與賬戶不符,導致被某局凍結其貸款資金5萬元整,經調查與工作人員無關,也不是協同他人騙取貸款。然后給出兩條處理結果,要求提供身份證正面、銀行卡正面的照片,由放貸金融公司財務部遞交某局核實申請處理解決方案;由于貸款申請人不在金融公司現場,必須預存2.5萬元(貸款金額的50%)作為認證資金進行認證解凍,認證成功后認證金會連同貸款一并到App錢包提現下款。對方還特別強調“須在30分鐘內完成此次銀行賬戶安全認證!”
5萬元貸款沒有成功,反而要求提供2.5萬元的解凍資金,一念之間汪先生開始有點懷疑了。但看到對方提供的是某局的紅頭文件,也就沒有再過多質疑了。于是他就按照客服發的鏈接下載了“美通”客戶端,開始與另外一個客服對接解凍資金的問題。“美通客服”就通過微信發過來一個收款二維碼,要求馬上將認證資金轉過去,汪先生就按要求用銀行卡轉了4999元,轉賬反饋過來的收款信息為“桐廬縣富春江鎮思彤副食品店”。汪先生就問了一句,為什么是外地的副食店,對方回復說現在是法治社會,如果有疑問,覺得資金有問題,可以去派出所報警。鑒于對方不斷地催促,于是他在前后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內,又先后轉賬三次,共計5966元。
汪先生仔細算了一下,四次已經轉了10965元,應該可以解凍了,于是就提出解凍的要求。“美通客服”答復他說,需要向他們的領導申請,領導同意后才可以確認“網商貸”里的電子合同是否準確無誤。
經過幾個來回地溝通,汪先生發現“網商貸”所提供的電子合同姓名和銀行卡號已經準確無誤,于是再次點擊“網商貸”進行提現操作。不承想,“網商貸”卻顯示電子合同還是沒有更改過來,由于汪先生強行進行提現操作,導致貸款被二次封凍!
“美通客服”還不停地抱怨汪先生,由于他操作得太快才導致再次被封凍,于是又給汪先生發來一張監管系統的認證解凍系統截圖,要求他在30分鐘內再次存入60966元進行二次解凍。
要求轉賬60966元進行二次解凍
就這樣,提現、失敗、認證、轉賬……汪先生借款不成反而轉賬被騙,再次陷進詐騙團伙精心設計的“連環套”。
時間不知不覺來到了晚上,這個時候汪先生再也拿不出錢來進行二次解凍了,于是他就開始找多個朋友借,好不容易湊到了一萬元。由于朋友都是通過微信轉賬,他告訴“美通客服”,錢都在微信里,沒有辦法通過銀行轉賬。“美通客服”就要求他下載某德地圖,輸入客服提供的賬號+852 95007***進行登錄,支付某知名景點門票,未成。客服再次要求他下載某牛APP,汪先生一切照辦后,于20:50和20:52分兩次支付9444元。
看到時間已經到了晚上九點,汪先生就跟“美通客服”說,確實再也拿不出更多的錢進行解凍操作了,而且到了休息的時間。“美通客服”唯恐汪先生放棄,就主動打圓場說“你只需要再找一萬元就夠了。”這個時候,汪先生更加懷疑了,他就多了一個心眼,要求客服給他出一個書面證明,說只需再交一萬元認證金就可以解凍了,免得對方不斷加碼。沒想到客服還挺爽快,很快就發了一個按了手印的“承諾書”。
對方發過來的漏洞百出的“承諾書”
就是這個“承諾書”,讓汪先生徹底意識到自己受騙了,因為對方發過來的是一個對“孫勝茂”的承諾書。連名字都能寫錯,可見對方行騙心切,全然顧不上什么細節了。于是汪先生就開始用手機上網查對方提供的那個所謂的監管系統中心提示,不查不要緊,一查嚇一跳,原來對方提供的“認證解凍系統”就是2022年某省反詐中心在發布反詐案例時用到的一張圖片。詐騙團伙原封不動地盜用這張圖,只是對圖片中的姓名、身份證號和貸款金額等關鍵信息進行簡單修改,其他的都一模一樣。
短短幾小時,只是因為輕信一條短信,就一步步陷進詐騙團伙設計的“連環套”,白白損失了兩萬多元,郁悶不已的汪先生連覺也不想睡了,當天晚上他來到附近派出所報案。
汪先生告訴記者,雖然平時經常聽到各種反詐宣傳,覺得那些離自己很遙遠,萬萬沒想到這種事件竟然就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希望如實講出他的受騙經歷,讓更多的人不再上當受騙。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