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撤場潮,持續蔓延。
2025年以來,全國超20家物業公司接連撤場,其中重慶成為“重災區”。
龍湖、融創、中海等頭部物業公司紛紛離場,原因直指“成本失衡、長期虧損、巨額欠費”等。揚州某小區物業撤場
一邊是業主對服務不滿拒繳費,一邊是物業在虧本運營中掙扎...
物業與業主的矛盾激化,要怎么破局?
物業費才1.5
荔灣一小區卻返還業主24萬
多地陷入物業撤離的困局,廣州一個老小區,卻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最近,荔灣裕興苑的業主們領到了一份“大禮”:
業委會向236戶居民,現場返還了24萬多元。
這次大會中,有業主收到了2136元,最少的住戶也收到600多元。
更讓不少人羨慕的是,這已是小區第二次向業主返還物業費。
早在2023年,業委會就曾將20萬公共收益反哺業主,當時引起了相當高的關注度。
△來源:廣州日報
這份賬單的背后,是小區持續15年由業主自治:
2010年,小區物業突然撤場后,幾位熱心街坊在居委會支持下扛起大旗,采用“業委會直聘+公共收益共享”的模式。
多年下來,該小區實現了從“無人管”到“人人享”。
如今,走進這個建于1999年的小區,雖然只有5棟9層住宅樓,卻處處可見自治智慧:
來源:廣州日報
比如,業委會重新規劃的停車位,還有電梯廣告、快遞柜,連電動車充電樁都成了“利潤點”。
更難得的是,1.5元/㎡的物業費標準多年未漲,服務質量卻不降反升——
直接聘請保安保潔負責管理,收支明細井井有條。
截止至2025年2月,該小區的公共收益結余就超過43萬,相當于普通人一兩年的工資了。
先服務,還是先交錢?
消息一出,K姐留意到網友議論紛紛。
不少網友表示:“自己家的物業天天喊沒錢,年年要漲價...”
△來源:小紅書
確實,業主與物業公司誰也離不開誰,但卻總是矛盾重重。
K姐就在朋友家見過,門上貼著兩張律師函,原因是兩年沒有繳納物業費。
一問前因后果,發現整個小區開始的物業費也是交的,后來鄰居們漸漸發現物業沒有服務。
物業任憑小區的樹木枯死也不管,停車場的車亂停也不管,公共區域損壞也不找人維修,每年只有催物業費來的最積極。
“你不服務我不交錢,你不交錢我不服務” ,最終形成一種的惡性循環。
比如2024年交付的奧園中新天地,收樓才沒多久,業主今年年初集體拒交物業費。
業主表示:初收樓后,物業先是強制收取3個月管理費才交鑰匙,又收取高額裝修押金3000元/戶、20元/平的裝修費。
更糟的是,2.9元/平/月的物業費換來的是車庫垃圾成山、公共設施破損、門禁形同虛設的服務。
于是,661戶業主集體拒繳抗議,物業全年應收400萬僅收到15.7萬。
更典型的案例,還有番禺大盤華南新城。
作為廣州知名的“硬核”物業,康景物業一度讓業主怨聲載道:
頻繁停水、電梯老化、雨污工程問題頻發,甚至出現小區賬戶倒欠81萬元的怪象,導致樓巴停運。
△來源:小紅書
面對這樣的服務狀況,業主們決心成立業委會來爭取權益,過程卻充滿波折。
第一次籌備時,48位候選人中有32人不符合條件,其中包括物業公司員工及家屬;
第二次業主們歷經三個月艱辛掃樓,電子投票系統綁定率超過三分之二;物業卻突然申報了配建學校的8萬方面積,導致綁定率不達標。
但是,業主們并未放棄,轉而探索信托制物業服務模式這一創新路徑。
來源:鏈家
與常見的包干制或酬金制不同,信托制物業要求設立專門賬戶,業主可以隨時查看每一筆資金的去向,可以改變以往物業費使用“糊涂賬”的狀況。
7月初,華南新城以信托制物業服務模式,與康景物業簽訂三年服務合同,并進一步約束物業公司。
信托制模式的引入,已經讓業主們重新掌握了主動權。
業主自管,真沒那么簡單!
當然,大家看到的業委會給業主發錢、提高物業服務水平,是一方面。
建立業委會的初衷,是有效監督物業,公共收益和物業費使用透明,推動業主可集體決策重大事項...
雖然要投入管理精力,但能實現業主當家作主。
有業委會vs無業委會
但實際上,業主自管、建立業委會,也并不意味著社區管理走向正軌。
比如增城一個的業委會自管樓盤,最近突然崩潰了,而此前毫無征兆。
6月29日,業委會成員突然集體辭職,連夜發通告宣布解散,自管模式直接終結。
△來源:匯美體育花園業委會
為啥突然崩盤?說白了,就是錢的問題。
據說,這個小區業委會為了“省錢”,除了經理按實際工資(8800元)報稅,其他員工全按最低標準(2500元)申報。
另外,員工社保也一律按最低檔交,甚至直接給部分員工發現金補貼,因為他們已經在別處交社保。
結果6月28號,幾個業主查賬,發現賬目和稅務申報對不上——實際是虧損的,但為了少交稅,報成了盈利。
這下問題來了:如果按規定補稅+補繳社保,每年得多掏好幾萬,小區賬目直接崩盤。
業委會一合計:“這壓力大得,我們背不動了!”于是光速辭職。
時間發生后,有業主表示:物業費估計要漲了,著實非常可惜...
△來源:匯美體育花園業委會
這事暴露了幾個現實問題:
1、業主自管沒想象中容易。
2、省錢不等于會管錢。不管誰管小區,電梯維修、清潔綠化都得花錢,物業費該交還得交。
3、物業撤場會提前通知,業委會直接連夜跑路,連個交接都沒有,讓業主一臉懵。
業委會突然解散,爛攤子誰接?小區接下來怎么管?挺尷尬的。
最后,關于業委會和社區治理,大家有什么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更多買房問題,可以咨詢@K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