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差距,就兩樣東西,詞匯量與審美!
2025-07-17
人與人的差距,就兩樣東西,詞匯量與審美!這背后包含了人生經歷、求學背景、家庭底蘊、財富高度……
有一年因為物業問題,討論了許久,后來說到停車位上,有個辦事員說,看到過發文。
我說那是通知,不是征詢,這就導致了我們只能選擇參加與否,這沒有意思。
她來了句,我沒有上過學,不如你懂得多,她是社區辦事人員,大家都知道這句話什么意思。
我們樓上有個教授,退休了,可以說是寡言的代表,至少我遇到了很多次,沒有見過他說話,但有一次,他在和孫女說服飾,《紅樓夢》里的服飾:“你看林黛玉穿的‘月白綾子襖’,那顏色就像初秋的月光,不是簡單的白色。”小姑娘仰著頭問:“比我那件公主裙好看嗎?”他笑著說:“各有各的好,就像茉莉和牡丹,香氣不同,都招人疼?!?/p>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圈子,那么就有可能有不同的經歷和生活。
我常說,以前的時候,因為消費習慣等等,每個群體基本上還可以用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來說明。但現在社會,這個門檻變得高了,圈子更加固化,只是表面上,很多圈子好像被打開了。
比如房子,比如車子等等,以前并非如此的,現在變了。
但并非所有的都變了,只是那些可以簡單衡量的部分,二八原則依舊存在,只不過,八的更平攤了而已。
你在不同的年齡段,經歷的事情不同,背景不同,圈層不同,看的書不同等等,或許這所有的一致,但順序不同,哪怕是同樣的老師和朋友圈,也會養成不同的性格和人性,那么你注定和其他也會不同。
這些經歷,背景,底蘊,財富等等,都像是你的血肉一般,會影響你的整體呈現。
你的言行,你的行為舉止等等,都可以讓別人認知你或是了解你。
我想到了外號,也就是標簽,可以快速認知一個人,而這所有的,也就是因為你的展現,還有你的行為舉止思維模式等等。
為什么要養成看書及美術的習慣,就是要通過詞匯量的不同,去真的區分不同的層級差別。
現在很多詞可以表達很多意思,那么這個意思是什么意思,也就是那些你原本應該用那些意思來表達的詞語,現在用一個詞了。你好像了解,但下一代呢,他們不常用其他詞語,到最后,也就是釋義了。
美感是需要培養的,當然天賦更重要,這樣整體品味等等都會有所增加,而這些也會培養我們生活的素養,而并非簡單的活著。
詞匯量不是背字典能攢出來的,是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在舌尖發的芽。
審美也不是用錢堆出來的,是見過的美、受過的熏陶在心里生的根。
各有各的來處,也各有各的去向。
今天是寫日記的第4160天
已看電影推薦:《逃離德黑蘭》
一句話影評:好萊塢電影果然難逃工具命運,平常傳遞價值觀,非常時期解救人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