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機器人手術就是機器完全脫離醫生,獨立給患者動刀。其實,手術機器人其實是醫生的“超能外骨骼”:手術中,主刀醫生全程坐鎮控制臺,通過手指精細操作主控器,機械臂同步復現醫生動作,并自動濾除手部震顫。綜上可知,手術中的每個切割、縫合動作其實都是由醫生親自“駕駛”機器人完成的。
因為機械臂具有超高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所以特別適合處理胰腺等位置深、血管密集的器官。不過,胰腺手術的“暗戰 ”更需要人機協同。通過使用機器人配備的可多角度旋轉的器械,外科醫生可以在狹小空間完成毫米級精細解剖,機器人配置的3D高清影像技術更是可以將血管放大10倍顯示,有助于外科醫生判斷術中情況。
雖然使用機器人進行手術具有創口小、恢復快等優點,但在某些復雜情況下,仍需使用傳統開腹手術。手術中何時進退、如何取舍,全靠醫生根據臨床經驗判斷。因此,從本質上說,機器人是醫生的“超級工具 ”,而非擁有自主意識的“外科醫生”。(文內配圖均已獲得圖蟲創意授權)
點擊上圖,“百科知識知道”大擂臺,有問必答,有答必獎!
將好文“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