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法界次第初門卷中之下

0
分享至



四諦初門第三十三

一、苦諦;二、集諦;三、滅諦;四、道諦。

次超越而辯四諦者,但上來所說諸無漏禪中,乃禪禪悉有四諦觀慧。彼既明禪相,則隱理顯事,從事以立名。是以雖有四諦觀法,而不從諦得名,如囊中有寶,不探示人,人無見者。是以今更次諸禪后,明四諦等八科慧行法門。

此四通言諦者,諦以審實為義。此四諦法門正為聲聞人從聞生解,故必須藉教詮理。今明教理不虛,故云審實也。若由因感果,則應先因而后果。今悉先果而后因者,教門引物為便,故皆先果而后因也。

一、苦諦:苦以逼惱為義。一切有為心行,常為無常患累之所逼惱,故名為苦。苦有三種:一、苦苦;二、壞苦;三、行苦。今明三苦,有別有通。別者,三苦即別對三受。苦受,從苦緣生,情覺是苦,即苦苦也;樂受,樂壞時生苦,即是壞苦;不苦不樂受,常為無常遷動,即是行苦也。

若通論三苦,則三受通有三苦也。所以然者,三受之心即是苦。通從苦緣生,故通是苦苦。三受之心通為壞相所壞,故通是壞苦也。三受之心通是起役運動不停之相,故通是行苦也。若三受心若別若通,無非是苦者,當知苦是審實而有,故名諦也。

二、集諦:集以招聚為義。若心與結業相應,未來定能招聚生死之苦,故名為集。集有三種業,攝一切業:一、不善業,即十不善也;二、善業,即十善也;三、不動業,即十二門禪也,具如前辯。

煩惱者,二種煩惱,攝一切煩惱:一、屬愛煩惱;二、屬見煩惱。是二煩惱出一切三毒、五蓋、十使、九十八煩惱等,皆如前辯。若此煩惱與前業合,則未來定能招聚三界死生苦果,即是集諦也。

三、滅諦:滅以滅無為義。結業既盡,則無生死之患累,故名為滅。若發見思無漏真明,具三十四心斷結者,則三界九十八使皆滅。以煩惱結使滅故,三界業亦滅。若三界業煩惱滅者,即是滅諦有余涅槃也。因滅故果滅,舍此報身時,后世苦果永不相續,名入無余涅槃,真滅度也。滅理不虛,故名為諦。

四、道諦:道以能通為義。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為道。正道者,實觀三十七品、三解脫門,緣理慧行,名為正道。次下當出科目。助道者,得解觀中種種諸對治法及諸禪定,皆是助道,具如上出。

復次,正道者,謂見諦八忍、八智、十六心,思惟九無礙、九解脫、十八心,真無漏慧,名為正道。其余方便對治諸禪三昧及三十七品、三解脫等,皆是助道。此二道相扶,能通涅槃,審實不虛,即名道諦也。


十六行初門第三十四

“苦諦”下四行:一、無常;二、苦;三、空;四、無我。

“集諦”下四行:一、集;二、因;三、緣;四、生。

“滅諦”下四行:一、盡;二、滅;三、妙;四、離。

“道諦”下四行:一、道;二、正;三、跡;四、乘。

次四諦而辯十六行者,還離四諦開為十六行也。但教門既有總別之殊,故諦有離合之異。欲使修觀之者取理無謬,故次于四諦之下各以四行分別,則審實之義意乃愈明通。加以行名者,行以往趣為義。修此十六觀法能趣四實之理,故名行也。或時從理得名,即十六諦也。

“苦諦”下四行:一、無常行者,觀五受陰因緣生,新新生滅,故無常也;二、苦行者,觀五受陰若無常即是苦,為無常之所逼也;三、空行者,觀五受陰一相、異相無故,空即是空;四、無我者,觀五受陰中我、我所法不可得故無相,是為無我行也。

“集諦”下四行:一、集行者,觀煩惱有漏累和合,能招苦果,故名集行;二、因行者,觀六因生苦果,故名因行;三、緣行者,觀四緣生苦果,故名緣行;四、生行者,還受后有五陰,故名生行。

“滅諦”下四行:一、盡行者,觀涅槃種種苦盡,故名盡;二、滅行者,觀涅槃諸煩惱火滅,故名滅;三、妙行者,涅槃一切中第一,故名妙;四、出行者,觀涅槃離世間生死法,故名為出也。

“道諦”下四行:一、道行者,觀五不受陰、三十七品等道能通至涅槃,名道;二、正行者,觀五不受陰、三十七品等道非顛倒法,故名正;三、跡行者,觀三十七品等道是一切圣人去處,故名跡;四、乘行者,觀三十七品等道能運行人,必至三解脫,愛見等煩惱不能遮,故名乘。


生法二空初門第三十五

一、眾生空;二、法空。

次四諦十六行而辯生、法二空者,正明聲聞之人雖云通于三藏教門入道,而三藏教門既有二空不同,故知修四諦十六行者亦應有別。是以《毗曇》見有得道,《成實》證空成圣,此皆約二空教門,有斯之異也。今為分別修四諦十六行者不同故,次而辯生法二空也。通言空者,空以無有為義。無此生、法二有,故名為空。

一、眾生空:若觀生死苦果,但見名、色、陰、入、界實法從因緣生,新新生滅,是實法中空,無我、人、眾生、壽者等十六知見,如龜毛、兔角畢竟不可得,是為眾生空也。

二、法空:若觀生死苦果,非但我、人、眾生等十六知見空,如龜毛、兔角不可得,是中名、色、陰、入、界異法一一分別,推析破壞,乃至微塵剎那分分細檢,皆悉空無所有,即名法空,是為聲聞人經明法空相。若摩訶衍中辯法空者,諸法如夢幻,本來自空,不以推析破壞故空也。


三十七品初門第三十六

合七法門為三十七品:一、四念處;二、四正勤;三、四如意足;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覺分;七、八正道。

次生、法二空而辯三十七品者,若觀二空而入道,并須善識道品之階級。若依有門學圣,必約眾生空觀以修三十七法;若用平等斷惑,則應歷法空,行于道品之門,故次二空而辯也。通言道品者,道義如前。品者,品類也。此七科法門悉是入道淺深之氣類,故云道品也。

四念處:一、身念處;二、受念處;三、心念處;四、法念處。

一、身念處者:頭等六分、四大、五根假合,故名為身。是中觀身智慧為念。明見內身五種不凈,破凈顛倒,即是處也。觀外身、內外身亦如是。是為身念處也。

二、受念處者:六觸因緣生六受,從六受生三受,名之為受。是中觀受智慧,名為念。明達三受皆苦,破樂顛倒,即是處。觀外受、內外受亦如是。是為受念處也。

三、心念處者:六識能識諸塵,分別攀緣,謂之為心。是中觀內心智慧,名之為念。了知心從緣生,剎那不住,念念生滅,破常顛倒,即是處也。觀外心、內外心亦爾。是為心念處也。

四、法念處者:想、行二陰及三無為法,名之為法。是中觀法智慧,名為念。通達一切法我、我所畢竟不可得故無我,破我顛倒,即是處也。觀外法、內外法亦如是。是為法念處。若聲聞經中明念處,但說破四倒為念處;若摩訶衍中明念處,即說破八倒為念處也。故《大品經》云:“若能深觀四念處,是為坐道場。”

四正勤:一、已生惡法為除斷,一心勤精進;二、未生惡法不令生,一心勤精進;三、未生善法為生,一心勤精進;四、已生善法為增長,一心勤精進。

一、已生惡法為除斷,一心勤精進。四念處觀時,若懈怠心起,五蓋等諸煩惱覆心,離信等五種善根時,如是等惡若已生,為斷故,一心勤精進,方便除斷令盡也。

二、未生惡法不令生,一心勤精進。四念處觀時,若懈怠心及五蓋等諸煩惱惡法雖未生,恐后應生,遮信等五種善根。今為不令生故,一心勤精進,方便遮止,不令得生也。

三、未生善法為生,一心勤精進。四念處觀時,信等五種善根未生,為令生故,一心勤精進,方便修習,令信等善根生也。

四、已生善法為增長,一心勤精進。若四念處觀時,信等五種善根已生,為令增長故,一心勤精進,方便修習信等善根,令不退失,增長成就。

此四通名正勤者,破邪道,于正道中勤行故,名正勤也。


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二、精進如意足;三、心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

一、欲如意足:欲為主得定,斷行成就,修如意分,是為欲如意足。

二、精進如意足:精進為主得定,斷行成就,修如意分,是為精進如意足。

三、心如意足:心為主得定,斷行成就,修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為主得定,斷行成就,修如意分。

此通言如意者,四念處中實智慧,四正勤中正精進,精進智慧增多,定力小弱,得四種定攝心故,智定力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智定力等,能斷結使,故云斷行成就也。

五根:一、信根;二、精進根;三、念根;四、定根;五、慧根。

一、信根:信正道及助道法,是名信根也。

二、精進根:行是正道及諸助道善法時,勤求不息,是名精進根。

三、念根:念正道及諸助道善法,更無他念,是名念根也。

四、定根:攝心在正道及諸助道善法中,相應不散,是為定根也。

五、慧根:為正道及諸助道善法觀無常等十六行,是名慧根。

此五通名根者,能生也。行者既得四如意足,智定安隱,即信等五種善法若似若真,任運而生,譬如陰陽調適,一切種子悉有根生,故名根也。

五力:一、信力;二、精進力;三、念力;四、定力;五、慧力。

一、信力:信正道及諸助道法時,若信根增長,能遮疑惑,破諸邪信及煩惱,故名信力。

二、精進力:行是正道及諸助道法時,若精進根增長,破種種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事,是為精進力。

三、念力:念正道及諸助道法時,若念根增長,破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是為念力。

四、定力:攝心在正道及諸助道法時,若定根增長,則能破諸亂想,發諸事理禪定,是為定力。

五、慧力:為正道及諸助道法觀無常十六行時,若慧根增長,則能遮三界見思之惑,發真無漏,故名慧力。

此五通名力者,能壞諸有漏不善,成辦出世善事,故名力也。


七覺分:一、擇法覺分;二、精進覺分;三、喜覺分;四、除覺分;五、舍覺分;六、定覺分;七、念覺分。

一、擇法覺分:智慧觀諸法時,善能簡別真偽,不謬取諸虛偽法,故名擇法覺分。

二、精進覺分:精進修諸道法時,善能覺了不謬行于無益之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故名精進覺分。

三、喜覺分:若心得法喜,善能覺了此喜不依顛倒之法而生,歡喜住真法喜,故名喜覺分。

四、除覺分:若斷除諸見煩惱之時,善能覺了除諸虛偽,不損真正善根,故名除覺分。

五、舍覺分:若舍所見念著之境時,善能覺了所舍之境虛偽不實,永不追憶,是為舍覺分。

六、定覺分:若發諸禪定之時,善能覺了諸禪虛假,不生見愛妄想,是為定覺分。

七、念覺分:若修出世道時,善能覺了,常使定慧均平。若心沉沒,當念用擇法、精進、喜等三覺分察起;若心浮動,當念用除、舍、定等三分攝。故念覺常在二盈之間調和中適,是念覺分。

此七通名覺分者,無學實覺七事能到,故通名覺分。

八正道分: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

一、正見:若修無漏十六行,見四諦分明,故名正見。

二、正思惟:見四諦時,無漏心相應,思惟動發,覺知籌量,為令增長入涅槃,故名正思惟。

三、正語:以無漏智慧除四種邪命,攝口業,住一切口正語中,是名正語。

四、正業:以無漏智慧除身一切邪業,住清凈正身業中,是為正業。

五、正命:以無漏智慧通除三業中五種邪命,住清凈正命中,是為正命。何等五種?一、為利養故,詐現異相奇特;二、為利養故,自說功德;三、為利養故,占相吉兇,為人說法;四、為利養故,高聲現威,令人畏敬;五、為利養故,稱說所得供養,以動人心,邪因緣活命故,是為邪命。

六、正精進:以無漏智慧相應,勤精進修涅槃道,是為正精進。

七、正念:以無漏智慧相應,念正道及助道法,故名正念。

八、正定:以無漏智慧相應入定故,故名正定。

是八通名正道者,正以不邪為義。今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皆名為正,能通至涅槃,故名為道。


三解脫初門第三十七

一、空解脫門;二、無相解脫門;三、無作解脫門。

次三十七品而辯三解脫門者,《大智度論》云:“三十七品是趣涅槃道。行是道已,到涅槃城。涅槃城有三門,謂空、無相、無作。既已說道,故次應說到處門也。”此三通名解脫門者,解脫即是涅槃門,謂能通此三法,能通行者,得入涅槃,故名解脫門也。亦云三三昧。三昧義如前說,但三昧即是當體得名,解脫從能通之用以受稱也。此無別法。有師解云:因時名三昧,證果則變名解脫。此類如八背舍、八解脫也。

一、空解脫門:云何名空解脫門?觀諸法無我、我所故空。所以者何?諸法從因緣和合生,無有作者,無有受者,能如是通達者,是名空解脫門。是空解脫門緣二行,謂空、無我。

二、無相解脫門:云何名無相解脫門?觀男女相、一異相等,是相中求實皆不可得,故無相。所以者何?若諸法無我、我所故空,空故無男無女、一異等法,我、我所中名字是異,以是故男女一異等相實不可得。能如是通達者,是為無相解脫門,是解脫緣四行,謂盡滅妙出。

三、無作解脫門:云何名無作解脫門?若知一切法無相,即都無所作,是名無作。所以者何?若于法有所得者,即于三界而有愿求,因是造作三有之業。今一切相皆不可得故,則于三界無所愿求,不造一切三有生死之業,無業故無報,是為無作解脫門。是無作解脫門緣十行,謂無常、苦、集因緣生道,正進乘也。

三無漏根初門第三十八

一、未知欲知根;二、知根;三、知已根。

次三解脫門而辯三無漏根者,解脫既是涅槃之門,若善修三解脫,必定發真無漏,證有余涅槃。得有余涅槃,自有三道不同,謂見道、修道、無學道也。證三道時,必發三根,故次三解脫而辯之。

通名根者,根以住立能生為義。得此三法,住立不退,生真智照,故名根也。

一、未知欲知根:無漏九根和合,信行、法行人于見諦道中,名未知欲知根。所謂九根者,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喜根、樂根、舍根、意根也。

二、知根:信解見得人思惟道中,是九根轉名知根。九根如未知欲知根中分別。

三、知已根:若至無學道中,是九根轉名知已根。九根亦如未知欲知根中分別也。


十一智初門第三十九

一、法智;二、比智;三、他心智;四、世智;五、苦智;六、集智;七、滅智;八、道智;九、盡智;十、無生智;十一、如實智。

次三無漏根而辯十一智者,以三根能生十一智故。所以者何?未知欲知根生法智、比智,知根生苦智、集智、滅智、道智及他心智、世智,知已根生盡智、無生智及如實智,是以次三根而辯十一智也。通名智者,決定了知,故名為智。若發此十一智時,各齊位照了分明,故通名為智也。

一、法智:欲界系法中無漏智,欲界系因中無漏智,欲界法智滅中無漏智,為斷欲界系法道中無漏智及法智品中無漏智也。

二、比智:于色界、無色界中約四諦辯四種無漏智,亦如法智中所明,但有法比之殊也。

三、他心智:知欲界、色界系現在心、心數法及無漏心、心數法少分,是為他心智也。

四、世智:諸世間有漏智慧,亦名等智。凡夫、圣人同有此智,故名等智。亦云名字智,是智但有名而無理。

五、苦智:五陰無常、苦、空、無我觀時得無漏智。

六,集智:知諸法因,因集生緣觀無漏智也。

七、滅智:滅止妙出觀時無漏智也。

八、道智:道正行遠觀時無漏智也。

九、盡智:我見苦已,斷集已,證滅已,修道已。如是念時,無漏智慧見明覺也。

十、無生智:我見苦已,不復更見;斷集已,不復更斷;盡證已,不復更證;修道已,不復更修。如是念時,無漏智慧見明覺也。

十一、如實智:一切法總相、別相如實正智,無有罣礙,是為如實智。此智獨在佛心中有,二乘之所無也。


十二因緣初門第四十

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

次十一智而辯十二因緣者,除如實智,其余十智皆是二乘共得。今一往明若聲聞人,但約一世總觀四諦,成十智則智劣;智劣故,不能侵除習氣,功德神用亦減少。若緣覺人,通約三世細分別觀十二因緣,若成十智則智強;智強故,能侵除習氣功德,神用亦廣。是以大圣教門別開出中乘之道,意在此也。

通稱因緣者,是十二法展轉能感果,故名因;互相由藉而有,謂之緣也。因緣相續,則生死往還無際,若知無明不起取有,則三界二十五有生死皆息,是為出世之要術也。教門十二因緣有三種不同:一者、約三世明十二因緣;二者、約果報二世辯十二因緣;三者、約一念一世辯十二因緣。

今無明三世十二因緣者,初二,過去世攝;后二,未來世攝;中八,現在世攝。是中略說三事:煩惱、業、苦。是三事展轉更互為因緣:是煩惱,業因緣;業,苦因緣;苦,苦因緣;苦,煩惱因緣;煩惱,業因緣;業,苦因緣;苦,苦因緣。是為展轉更互為因緣,故云三世十二因緣也。

一、無明:過去世一切煩惱通是無明,以過去未有智慧光明故,則一切煩惱得起故,是以過去煩惱悉是無明也。

二、行:從無明生業,業即是行。以善、不善業能作世界果故,故名為行也。

三、識:從行生垢心,初身因如犢子識母,自相識故,名識,即是父母交會初欲托胎時之名。

四、名色:從識生非色四陰,及所住色陰,是名名色,即是歌羅邏時之名也。

五、六入:從名色中生眼等六情,是名六入。從五皰初開已來,即是六入名也。

六、觸:由入對塵情塵識合,是名為觸。以六塵觸六根故,即有六識生,故名情塵識合也。

七、受:從觸生受,故名為受。即是因六觸觸六根,即領受六塵為六受也。

八、愛:從受中心著,名之為愛。謂于所領受六塵中,心生渴愛也。

九、取:從渴愛因緣求,是名為取。謂求取所愛之塵也。

十、有:從取則后世業因成,是名為有。因能有果,故名為有。

十一、生:從有還受后世五眾之身,是名生。所謂四生六道中受生也。

十二、老死:從生五眾身熟壞,是為老死。老死則生憂悲哭泣種種愁苦,眾惱合集。若正觀諸法實相清凈,則無明盡,無明盡故行盡,乃至眾苦和合皆盡。若能如是正觀三世十二因緣,發真無漏,成辟支佛。


次明從果報約二世觀十二因緣相,具出《大集經》。今略出經文,是十二因緣從歌羅邏而辯無明,故云果報也。約二世明者,前十因緣屬現在,后二因緣屬未來,二世合為十二也。

一、無明:《大集經》言:“云何名為觀于無明?先觀中陰于父母所生貪愛心,愛因緣故,四大和合,精血二渧,合成一渧,大如豆子,名歌羅邏。是歌羅邏有三事:一、命;二、識;三、燸。過去世中業緣果報無有作者及以受者初息出入,是名無明。歌羅邏時,氣息入出者,有二種道,所謂隨母氣息上下,七日一變,息入出者,名為壽命,是名風道。不臭不爛,是名為燸。是中心意,名之為識。善男子!若有欲得辟支佛,當觀如是十二因緣。”

二、行:復觀三受因緣: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云何為觀?隨心于念,觀息出入,觀于內身、皮膚、肌肉、筋骨、髓腦如空中云。是身中風亦復如是,有風能上,有風能下,有風能滿,有風能焦,有風能增長。是故息之出入,名為身行;息從覺觀生,故名意行;和合出聲,是名口行。

三、識:以如是三行因緣故,有識生,故名為識。

四、名色:識因緣故,則有四陰及以色陰,故名名色。

五、六入:五陰因緣,識行六處,故名六入。

六、觸:眼色相對,故名為觸,乃至意法亦如是。

七、受:觸因緣故,念色乃至法,是名為受。

八、愛:貪著于色,乃至于法,是名為愛。

九、取:愛因緣故,四方求覓,故名為取。

十、有:取因緣故,受于后身,故名為有。

十一、生:有因緣故,有生,是為生也。

十二、老死:生因緣故,則有老死種種諸苦,是名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之大樹也。

此并是略出經文,辯從初受報來,約二世明十二因緣相,孱然無一句私語,讀者善尋,自知與前來約三世明十二因緣有異也。


次明一念十二因緣,但約一世中,隨一念心起,即具十二因緣,亦出《大集經》中,今略出經文,明一念十二因緣相。

一、無明:因眼見色而生愛心,即是無明。

二、行:為愛造業,即名為行。

三、識:至心專念,故名為識。

四、名色:識共色行,是名名色。

五、六入:六處生貪,是名六入。

六、觸:因入求受,名之為觸。

七、受:貪著心者,名之為受。

八、愛:經中脫落,不釋愛相。今私作義釋云:纏綿不舍,名之為愛。

九、取:求是等法,名之為取。

十、有:如是法生,是名為有。

十一、生:次第不斷,是名為生。

十二、老死:次第斷故,名之為死。生死因緣,眾苦所逼,名之為惱,乃至意法因緣生貪亦復如是。

是十二因緣,一人一念皆悉具足,并出《大集經》文,未有一句私語,讀者善尋,此與常所說三世因緣迥異。若有欲學因緣佛道者,上來至此三種辯因緣相,隨用一門修學,即證緣覺智也。


圖文 | 玉泉寺數據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當陽玉泉寺

? 公眾號:dy-yuquanchans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甜瓜:比斯利是史上最有天賦的球員之一 他并未被真正尊重過

甜瓜:比斯利是史上最有天賦的球員之一 他并未被真正尊重過

直播吧
2025-07-23 17:57:59
杭州余杭受影響用戶7月份水費全免

杭州余杭受影響用戶7月份水費全免

界面新聞
2025-07-23 17:49:15
深圳最新人事任免發布

深圳最新人事任免發布

南方都市報
2025-07-23 20:53:42
周恩來祭拜孫中山,得知守靈人20年未發餉,總理問:他給你多少錢

周恩來祭拜孫中山,得知守靈人20年未發餉,總理問:他給你多少錢

與史說
2025-07-23 12:12:43
老人扎堆乘涼,肯德基損失過萬,警方沒有辦法,老人一語說出關鍵

老人扎堆乘涼,肯德基損失過萬,警方沒有辦法,老人一語說出關鍵

鋭娛之樂
2025-07-22 23:31:40
上海郊區小鎮,全面崩盤

上海郊區小鎮,全面崩盤

魔都財觀
2025-07-23 07:41:49
廣東2個孩子被燒死在爺爺家中!繼奶容貌曝光!身體火辣,僅34歲

廣東2個孩子被燒死在爺爺家中!繼奶容貌曝光!身體火辣,僅34歲

魔都姐姐雜談
2025-07-23 14:08:40
惡魔基因天生壞種?母親執意生下“超雄”兒子,長大后驚嚇全部人

惡魔基因天生壞種?母親執意生下“超雄”兒子,長大后驚嚇全部人

冰雅憶史
2025-07-21 11:38:31
8年前,那個卷走父親全部300萬積蓄到國外揮霍的18歲女孩,咋樣了

8年前,那個卷走父親全部300萬積蓄到國外揮霍的18歲女孩,咋樣了

趣談人物紀
2025-07-23 12:00:03
石破茂辭職,日本變天!日本極右翼得勢,中國嚴陣以待

石破茂辭職,日本變天!日本極右翼得勢,中國嚴陣以待

哲叔視野
2025-07-23 18:12:27
19歲小伙錯付1010元打車費索要無果后自殺,家屬起訴司機案開庭,上海交通委已介入

19歲小伙錯付1010元打車費索要無果后自殺,家屬起訴司機案開庭,上海交通委已介入

極目新聞
2025-07-23 16:43:52
讓中國人滾出韓國!中方再也不忍了,一紙嚴正函件送到李在明手上

讓中國人滾出韓國!中方再也不忍了,一紙嚴正函件送到李在明手上

軍哥風云說
2025-07-23 12:14:03
53歲性感女神驚爆真空上陣露古怪胸型!豐滿上圍下垂到肚臍

53歲性感女神驚爆真空上陣露古怪胸型!豐滿上圍下垂到肚臍

粵睇先生
2025-07-23 00:55:58
咸魚一條狗賣26000:特會配,一次四十分鐘,男生勿擾

咸魚一條狗賣26000:特會配,一次四十分鐘,男生勿擾

丫頭舫
2025-07-23 10:27:36
謝尚果被撤職

謝尚果被撤職

極目新聞
2025-07-23 19:32:34
曝深圳14歲女學生被同班男生殺害,連捅26刀手段殘忍,母親曝原因

曝深圳14歲女學生被同班男生殺害,連捅26刀手段殘忍,母親曝原因

180視角
2025-07-23 16:49:24
市監部門回應“上海和平飯店罐裝可樂一杯賣50元”:屬市場調節價,只要消費者愿意買單

市監部門回應“上海和平飯店罐裝可樂一杯賣50元”:屬市場調節價,只要消費者愿意買單

極目新聞
2025-07-23 18:30:14
A股跳水原因找到了!1.2萬億股民買單了?今晚關注特朗普重磅行動

A股跳水原因找到了!1.2萬億股民買單了?今晚關注特朗普重磅行動

看財經show
2025-07-23 16:56:53
和平湖市委書記聊了一個半小時,他提了106次上海

和平湖市委書記聊了一個半小時,他提了106次上海

上觀新聞
2025-07-23 19:43:51
英偉達大跌!黃仁勛持續減持,近一個月套現約2億美元

英偉達大跌!黃仁勛持續減持,近一個月套現約2億美元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22 22:42:08
2025-07-24 00:24:49
十方叢林 incentive-icons
十方叢林
網聚善知識,弘揚禪文化!
22028文章數 221143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頭條要聞

印度、孟加拉關切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工程 中方回應

頭條要聞

印度、孟加拉關切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工程 中方回應

體育要聞

英格蘭最紅球星 也是加勒比島國驕傲

娛樂要聞

汪峰森林北同游日本 各帶各娃互不耽誤

財經要聞

律師解析娃哈哈遺產案:遺囑是最大變數

科技要聞

別自嗨了!XREAL徐馳:AI眼鏡只有5歲智商

汽車要聞

德系大招放盡 場地極限測試全新奧迪A5L

態度原創

本地
房產
健康
數碼
公開課

本地新聞

這雙丑鞋“泰”辣眼,跪求內娛不要抄作業

房產要聞

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

呼吸科專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謠言!

數碼要聞

京東京造推出 10KG 家用變頻熱泵式烘干機,3099 元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川市| 栖霞市| 闵行区| 江津市| 苗栗县| 乌兰察布市| 安阳市| 大姚县| 宜兰县| 张家口市| 南陵县| 正蓝旗| 大丰市| 阜新市| 武川县| 溧阳市| 上高县| 翁源县| 沐川县| 绥阳县| 织金县| 兴安县| 广宁县| 鹿邑县| 吉安市| 永康市| 射阳县| 银川市| 聂拉木县| 信阳市| 东山县| 普兰店市| 肃宁县| 若羌县| 颍上县| 五台县| 元江| 镇雄县| 大新县| 漳平市| 清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