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這道常見美味,有著有趣的歷史,起源可追溯至西漢。相傳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煉丹時偶然發明的。 當時他在安徽壽縣與淮南交界的八公山煉丹,無意間用石膏點了豆汁,竟誕生了豆腐。諸多古籍有記載,南宋朱熹曾寫詩提及,還自注“世傳豆腐本乃淮南王術”,更印證了豆腐起源與劉安的關聯。
豆腐的種類多,主要是按照制作工藝和凝固劑來分。咱們常見的就有兩種:
北豆腐:也叫鹵水豆腐或者老豆腐,它是用鹵水當凝固劑,鹵水的主要成分有硫酸鈣、氯化鈣、氯化鎂和氯化鈉這些。北豆腐質地比較堅韌、緊實,里面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含量挺高的。
南豆腐:也叫嫩豆腐或者石膏豆腐,用石膏做凝固劑,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鈣。南豆腐顏色白白的,口感特別嫩滑,就是含水量多了些,彈性不太好,容易碎。
南北方豆腐差異顯著:北方用鹵水凝固,質地堅韌緊實,適合煎炒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更豐富;南方以石膏凝固,口感嫩滑細膩,宜做湯或涼拌,含水量高,蛋白質相對較低。 豆腐營養豐富,含優質植物蛋白,消化吸收率高,被譽為“植物肉”。其中的大豆異黃酮,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對更年期女性還有改善骨密度的作用。
那家人們,咱吃豆腐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過豆腐邊和豆腐中間的差別?這倆可太不一樣了,豆腐生產過程中,由于擺放的位置不同,質地也有所差異,邊上的豆腐和中間的豆腐口感和用途上也大不相同,到底哪個更好吃,那得看個人口味和你打算咋做菜。
先來說說豆腐邊。這豆腐邊啊,口感相當獨特。它可比豆腐中間緊實多了,質地堅韌,還特別有彈性。你用手輕輕按一按就能感覺出來,那彈性就跟小彈簧似的。這是為啥呢?因為在做豆腐的時候,豆腐邊一直和裝它的容器親密接觸,所以它吸收調料和各種風味的能力就特別強,味道也就更濃郁。比如說,你要是用它來做麻婆豆腐,那濃郁的麻辣味能完美地滲透進豆腐邊的每一個角落,一口咬下去,先是調料的醇厚味道在嘴里散開,接著是豆腐邊那彈彈的口感,超帶勁。
也正因為豆腐邊有這樣的特性,它就特別適合煎、炒、炸這些烹飪方式。你想啊,煎豆腐的時候,豆腐邊能扛得住高溫,不容易散架,還能在表面形成一層焦香的外皮,里面依舊保持著緊實有彈性的口感,咬起來嘎吱嘎吱的,別提多香了。
再看看豆腐中間。豆腐中間部分的口感嫩滑,質地細膩得就跟剛出鍋的布丁似的,軟乎乎的。放進嘴里,不用怎么嚼就滑進嗓子眼兒里了。它的味道相對比較清淡,但是能把豆腐本身的豆香完美地保留下來。要是你喜歡品嘗食材最原始的味道,那豆腐中間絕對能滿足你。
在烹飪方式上,豆腐中間更適合做湯、涼拌、蒸這些。就拿鯽魚豆腐湯來說,把嫩滑的豆腐中間部分放進去,煮出來的湯又鮮又濃,豆腐也吸滿了魚湯的鮮美,每一口都嫩得不像話。涼拌豆腐的時候,豆腐中間的嫩滑口感和清淡味道,能和各種涼拌汁搭配得恰到好處,清爽又可口。還有清蒸豆腐,簡簡單單蒸熟,淋上點生抽和香油,豆腐本身的豆香和嫩滑口感就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從個人偏好來講,要是你喜歡口感緊實、味道濃郁的,那豆腐邊肯定是你的心頭好。每一口都充滿了濃郁的味道和十足的嚼勁,吃起來特別過癮。但要是你偏愛口感嫩滑、味道清淡的,那豆腐中間就是你的最佳選擇,它能給你帶來一種清新、柔和的味覺享受。
給大家一些烹飪建議。要是打算煎、炒、炸,就選豆腐邊,保準能幫你做出形狀完整、口感超棒的美食。要是想做湯、涼拌或者蒸菜,那就選豆腐中間,讓你輕松做出嫩滑可口的菜肴。
豆腐邊和豆腐中間各有各的獨特魅力,沒有絕對的誰更好吃,一切都取決于你的口味偏好和具體的烹飪需求。下次吃豆腐的時候,不妨根據不同的菜,分別試試用豆腐邊和豆腐中間來做,說不定能發現新大陸,解鎖豆腐的更多美味吃法!
另外,豆腐含有嘌呤較多,對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要忌食;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瀉、腹脹、脾虛者不宜多食。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可是四川菜的“招牌選手”,憑借著麻辣鮮香的獨特口感,在美食江湖里那是威名遠揚。軟嫩順滑的豆腐,搭配上鮮香的牛肉末或者豬肉末,再加上靈魂調料豆瓣醬,還有辣椒、花椒這些,各種味道相互交融,濃郁得不得了。一口下去,先是花椒帶來的麻勁兒刺激著味蕾,緊接著辣椒的熱辣洶涌襲來,隨后豆腐的嫩滑在舌尖散開,口感層次豐富得讓人欲罷不能。
食材準備:
南豆腐300克、牛肉末100克、豆瓣醬15克、辣椒面5克、花椒面3克、姜蒜末各10克、鹽2克、生抽10毫升、淀粉10克、蔥花適量、食用油適量。
做法步驟:
1. 南豆腐切成小塊,放入加了鹽的開水中焯水2 3分鐘,撈出瀝干水分,這樣能讓豆腐更緊實且去除豆腥味。
2. 取一小碗,倒入10毫升生抽、2克鹽、10克淀粉,加50毫升清水,攪拌均勻成水淀粉備用。
3. 鍋中倒入適量食用油,油熱后放入姜蒜末爆香,再加入牛肉末煸炒至變色。
4. 加入15克豆瓣醬、5克辣椒面,小火炒出紅油,讓香味充分釋放。
5. 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后放入豆腐塊,輕輕翻動,防止豆腐破碎,燉煮3 5分鐘,讓豆腐入味。
6. 倒入調好的水淀粉,邊倒邊攪拌,待湯汁濃稠后關火。
7. 撒上3克花椒面和適量蔥花即可。
家常豆腐
家常豆腐是一道家喻戶曉的家常菜,深受大家喜愛。它以豆腐為主料,再搭配上木耳、胡蘿卜、青椒這些色彩鮮艷又營養豐富的蔬菜,經過煎、炒等工序精心烹制而成。豆腐煎至表面金黃酥脆,形成一層薄薄的“外殼”,咬下去“嘎吱”作響,而里面依舊保持著軟嫩,真正做到了外焦里嫩。再加上各種蔬菜的爽脆口感,整道菜的口感豐富得超乎想象。不同食材的營養相互補充,營養均衡得沒話說,而且紅、綠、黑、白相間,色彩鮮艷奪目,看著就特別有食欲。
食材準備:
北豆腐300克、木耳50克、胡蘿卜50克、青椒1個、姜蒜末各10克、鹽3克、生抽15毫升、蠔油10克、白糖5克、淀粉15克、食用油適量。
做法步驟:
1. 北豆腐切成厚片,放入盤中,均勻撒上5克淀粉,讓豆腐表面都裹上一層薄薄的淀粉。
2. 木耳提前泡發好,撕成小朵;胡蘿卜洗凈切片;青椒洗凈切塊備用。
3. 鍋中倒入適量食用油,油熱后放入裹好淀粉的豆腐片,小火煎至兩面金黃,盛出備用。
4. 鍋中留少許底油,放入姜蒜末爆香,接著放入木耳、胡蘿卜片翻炒至斷生。
5. 加入煎好的豆腐片,翻炒均勻。
6. 倒入15毫升生抽、10克蠔油、5克白糖、3克鹽,再加入少量清水,翻炒均勻,讓豆腐充分吸收調料汁,煮2 3分鐘。
7. 最后放入青椒塊,翻炒至青椒斷生即可出鍋。
豆腐腦
豆腐腦是一款傳統的中國小吃,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它的身影,是很多人早餐的心頭好。在制作豆腐腦時,南豆腐(嫩豆腐)是最佳選擇。它那極致嫩滑的口感可是豆腐腦的關鍵所在,只有嫩豆腐才能帶來那種入口即化的美妙體驗,讓你一早上都心情舒暢。
食材準備:
南豆腐400克、醬油20毫升、醋15毫升、辣椒油10毫升、蔥花10克、蒜泥10克、鹽2克、雞精2克、香油5毫升、熟芝麻適量。
做法步驟:
1. 取一個大碗,將南豆腐輕輕舀入碗中,盡量保持豆腐的完整。
2. 另取一小碗,倒入20毫升醬油、15毫升醋、10毫升辣椒油、10克蒜泥、2克鹽、2克雞精、5毫升香油,攪拌均勻成調味汁。
3. 將調好的調味汁均勻地澆在豆腐上。
4. 最后撒上10克蔥花和適量熟芝麻即可。如果喜歡吃甜口的,可以將調味汁換成白糖和少量溫水攪拌成的糖水。
紅燒豆腐
紅燒豆腐是一道經典的中式家常菜,以簡單的食材和烹飪方式,做出讓人回味無窮的美味。由于紅燒豆腐需要豆腐在煎制和燒制過程中保持完整,所以北豆腐(老豆腐)是比較合適的。它堅韌的質地能夠承受住烹飪過程中的各種“折騰”,為這道菜的成功提供有力保障。
食材準備:
北豆腐300克、姜蒜末各10克、鹽3克、生抽15毫升、老抽5毫升、白糖5克、料酒10毫升、淀粉15克、食用油適量。
做法步驟:
1. 北豆腐切成大小均勻的方塊,放入加了鹽的開水中焯水2 3分鐘,撈出瀝干水分,然后均勻裹上15克淀粉。
2. 鍋中倒入適量食用油,油熱后放入裹好淀粉的豆腐塊,小火煎至表面金黃,盛出備用。
3. 鍋中留少許底油,放入姜蒜末爆香。
4. 加入15毫升生抽、5毫升老抽、5克白糖、10毫升料酒,攪拌均勻,再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
5. 放入煎好的豆腐塊,輕輕翻動,讓豆腐均勻地裹上醬汁,小火燉煮3 5分鐘,讓豆腐充分入味。
6. 待湯汁濃稠后,即可出鍋裝盤。
皮蛋豆腐
皮蛋豆腐是一道簡單又美味的涼拌菜,特別適合在炎熱的夏天食用。南豆腐(嫩豆腐)的嫩滑口感能夠更好地與皮蛋搭配,使整道菜的口感更加和諧統一。在炎熱的夏日,來上一盤皮蛋豆腐,那清爽的口感和獨特的味道,瞬間就能驅散暑氣,讓人胃口大開。
食材準備:
南豆腐300克、皮蛋2個、醬油20毫升、醋15毫升、香油10毫升、蔥花10克、鹽2克、雞精2克。
做法步驟:
1. 南豆腐切成小塊,放入盤中備用。
2. 皮蛋去殼,切成小塊,放在豆腐上。
3. 取一小碗,倒入20毫升醬油、15毫升醋、10毫升香油、10克蔥花、2克鹽、2克雞精,攪拌均勻成調味汁。
4. 將調好的調味汁均勻地澆在豆腐和皮蛋上,吃之前攪拌均勻即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