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池州學院青陽實踐團走進池州市青陽縣朱備鎮東橋村,開展為期30天的暑期支教與鄉村振興實踐活動。團隊以“白天深耕教育,傍晚深入調研”的工作模式,高效推進支教幫扶與鄉村發展調研,用青春力量為鄉村注入活力。
7月2日上午,暑托班開班儀式在朱備小鎮客廳舉行,36名留守兒童在支教隊員的指引下,有序簽到入場,在簽到板按下自己的五彩小手印,寓意開啟成長新篇章。朱備鎮鎮長、支教團隊帶隊老師周素芬等相繼發言,寄語學生珍惜學習機會,鼓勵他們以青春熱情擁抱未來三十天的蛻變。支教隊員們莊嚴宣誓,承諾全身心投入服務,用愛心與專業為鄉村教育注入溫暖。支教隊長丁衛星詳細講解了暑托班課程表——涵蓋作業輔導、藝術啟蒙、科普課堂等12類課程,并明確了安全管理規范;支教隊員薛永梅通過“名字接龍”“動作模仿秀”等破冰游戲,讓孩子們在歡笑中自我介紹,原本靦腆的孩子逐漸主動舉手,師生間的陌生感瞬間消散。7月2日下午,支教隊員衛瑤瑤以“趣味色彩課”點亮課堂,通過“看字說顏色”“蘿卜蹲”“老師說”“貓和老鼠找茬”“快速畫畫大挑戰”等游戲,將色彩認知與趣味互動結合。學生們手持石膏娃娃和小禮品,在色彩碰撞中感受藝術魅力,現場充滿歡聲笑語。傍晚,實踐團在周素芬帶領下,走訪東橋村農戶家庭,圍繞鄉村產業發展、民生需求等議題展開調研。
丁隊長開啟蓓蕾學堂第一課
組織精彩小游戲
優秀石膏填色展示
7月3日上午,支教隊員們分年級輔導學生暑假作業,并通過互動游戲活躍課堂氛圍;7月3日下午,支教隊員汪昊以《仿生課》為題,結合蜻蜓翅膀、鯊魚皮等生物特性案例,講解科技創新與自然仿生的聯系;支教隊員倪曉雅則帶來地球儀和5種礦物標本,通過“轉動地球找家鄉”“摸標本猜名字”游戲,帶孩子們探索“為什么火山會噴發”“石頭里藏著哪些秘密”等問題,五年級的李明浩拿著磁鐵靠近磁礦石,激動地喊:“它吸住了!科學太神奇了!”兩堂課程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孩子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讓知識傳遞與科學啟蒙同步推進。實踐團通過科學統籌,將教育幫扶與調研工作緊密結合,既為留守兒童提供知識關懷,也為鄉村振興研究積累實踐樣本。
《仿生課》教學
探索地球科學之旅
目前,實踐團已高效完成前兩日工作,教學端與調研端雙軌并進,成效顯著。團隊表示,未來將結合東橋村實際需求,深化教育幫扶,呵護農村留守兒童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