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考復讀這一年,孩子的心理壓力不言而喻,家長的溝通方式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狀態。很多家長想關心孩子,卻常常因為“說不到點子上”讓孩子反感。其實,掌握幾個溝通技巧,就能成為孩子復讀路上的“情緒加油站”。
① 少問“考了多少分”,多聊“今天有什么收獲”
復讀生對分數格外敏感,家長頻繁追問“這次月考排名多少”“比上次進步了嗎”,容易讓孩子覺得“你只關心成績”。不如換個角度,問問“今天課堂上有沒有弄懂之前卡殼的知識點”“晚自習和老師討論的那道題搞明白了嗎”。立行學校每天9節課加3節晚自習的安排里,藏著很多孩子的努力瞬間——比如弄懂了一道數學難題,背會了一組英語長難句,這些具體的收獲比分數更能反映進步。家長關注這些細節,孩子會感受到“你在意我的努力,而不只是結果”。
② 別總說“我當年怎樣”,多講“我相信你能找到方法”
有些家長想激勵孩子,總拿自己的經歷舉例:“我當年比你難多了都挺過來了”,但這種對比往往讓孩子覺得不被理解。復讀生更需要的是認可他們的獨特性。當孩子抱怨“物理大題太難”時,與其說教,不如說“立行學校的老師跟班答疑那么認真,你多去問問,肯定能找到解題思路,我相信你能搞定”。這種信任會讓孩子更有底氣面對困難,就像老師常說的:“信心比方法更
重要,而家長的信任是信心的重要來源。”
③ 避免“你應該怎樣”,多用“你需要我做些什么”
復讀生有自己的學習節奏,家長過度指揮“你應該多做幾套題”“你應該早點睡覺”,容易引發逆反。不如把主動權交給孩子:“最近學習這么累,需要我幫你準備點什么吃的嗎”“周末想放松一下嗎,我們去公園走走?”學校的課程安排已經很緊湊,孩子在學校跟著老師的節奏高效學習,回家后更需要輕松的氛圍。家長提供“按需支持”,比強行安排更貼心。
④ 當孩子抱怨時,先“接住情緒”再“解決問題”
“這日子太煎熬了,不想學了”——聽到孩子說這種話,很多家長第一反應是“你怎么這么沒毅力”。其實,抱怨是情緒的釋放,家長先別急著否定,可以說“我知道你現在肯定特別累,每天從早到晚上課、自習,換作是我也會覺得辛苦”。等孩子情緒平復后,再慢慢聊:“你覺得現在最棘手的是哪科?要不要明天找老師再聊聊,他們帶過很多復讀生,經驗豐富,說不定能給你些好建議。”先共情再支招,孩子才愿意聽進去。
山東高考復讀的溝通,關鍵是“懂孩子的難,給孩子力量”。像立行學校的家長那樣,用具體的關心替代抽象的要求,用信任替代施壓,才能讓孩子在復讀路上感受到溫暖,更有動力往前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