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正在經歷自2015年以來最漫長的寒冬。
近日,特斯拉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
營收224.96億美元,同比下降12%;凈利潤11.72億美元,同比暴跌16%;自由現金流大幅縮水89%,僅剩1.46億美元,創近兩年新低。
●圖源:特斯拉
同時期,全球交付量同比下滑13.5%,連續兩個季度出現銷量負增長。汽車業務營收同比銳減16%,碳積分收入更是腰斬,不及去年同期一半。
消息一出,特斯拉股價應聲下跌約5%,那個曾將電動車帶入大眾視野、靠一己之力推動產業顛覆的男人,如今站在了轉型的懸崖邊。
誰在拉垮特斯拉?
特斯拉方面表示,利潤下滑的主因是交付量減少、車輛售價下降以及監管積分的銳減。
這聽起來似乎只是宏觀周期的正常波動,但實際上拉垮特斯拉的是一連串的結構性危機。
首當其沖的是銷量。今年二季度特斯拉總共交付38.41萬輛汽車,同比下滑13.5%,比去年同期少賣了6萬輛。
●圖源:特斯拉
即便是Model 3/Y這對曾經的黃金組合,如今合力也已難掩疲態。
尤其在中國市場,Model Y的市場份額持續被小米SU7等新勢力壓制,Model 3更是在多個城市被踢出銷量榜前五。
其次是政策因素。美國聯邦電動車補貼將于10月徹底取消,這對依賴補貼刺激需求的特斯拉而言,無異于釜底抽薪。
更糟的是,“碳積分”這塊收入蛋糕也因監管松綁而逐漸失效,二季度收入僅為4.39億美元,還不到去年的一半。
如今在共和黨的執政路線下,碳交易體系正在逐步瓦解,特斯拉的綠色收入模式瀕臨崩潰。
在成本方面,一邊是關稅上調,另一邊則是零部件成本激增。
●圖源:微博@央視新聞
特朗普政府近期掀起對電動車供應鏈的“反中風暴”,讓特斯拉本就倚賴中國制造的產線頓時成為了關稅戰的犧牲品。僅二季度,公司就因關稅增加多付了3億美元。
再就是品牌形象的坍塌,馬斯克卷入美國政治的深度遠超市場預期。
他與特朗普之間從合作到反目,再到公開互懟,嚴重影響了特斯拉在美國中產階層中的形象。而在歐洲,特斯拉頻頻陷入抗議和抵制風波。
馬斯克的個人魅力一度是特斯拉的加分項,如今卻成為了最大的不確定性。
要知道,銷量、政策、成本、品牌這些都不是短期可逆的周期性衰退,而是全維度的系統性下滑。
從神壇跌落的特斯拉
2020年,特斯拉全球市值登頂,馬斯克坐擁“地球首富”寶座,一時風頭無兩。
但到了2025年,這位“新能源教父”就已經把公司帶入了泥潭。
回顧過去幾個季度的數據,特斯拉的下滑曲線呈現出明確的趨勢性:
2024年全年銷量首次出現同比下滑,僅178.92萬輛,較2023年下降1.1%;
2025年上半年全球交付量72.08萬輛,同比下降13.3%,其中中國區第二季度銷量為19.1萬輛,同比減少5.4%。
換句話說,特斯拉正在以“每個季度一個坑”的速度滑向無底深淵。
就算是曾經引以為傲的Model Y,也沒能逃過這場滑鐵盧。
●圖源:特斯拉
在中國市場,Model Y今年上半年累計售出17.14萬輛,小米SU7同期銷量緊隨其后,后者更是在多個城市單月銷量將其超越。
老將Model 3的處境更慘,二季度交付91,919輛,而小米SU7平均單月銷量都要壓Model 3一頭,昔日王者的地盤正被中國的新勢力車企步步蠶食。
而面對這場圍剿,馬斯克的回應并不是拼刺刀,而是開餐廳、送爆米花、搞Robotaxi和推機器人。
完全不是造車的節奏,更像是一個身心已不在汽車賽道的科技浪人,在用各種花招維持資本市場的注意力。
自動駕駛和機器人
馬斯克的“逃跑通道”
在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再次高調宣稱:“我們的目標是讓Robotaxi在2025年底前覆蓋美國一半人口。”
然而,這一宏大敘事,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2023年,特斯拉發布了FSD(完全自動駕駛)Beta版本,卻因安全隱患頻發在歐洲和中國遭遇監管封殺;
2024年,Robotaxi項目在奧斯汀試運營,10輛試驗車跑了幾千次,結果問題一大堆:進入錯誤車道、急剎、超速現象頻現。
而在剛剛過去的6月,得州交通監管部門再次對Robotaxi提出審查申請,導致項目的推進幾乎陷入停滯。
●圖源:小紅書@特斯拉
至于未來夢想——人形機器人Optimus,馬斯克表示將在明年量產,目標是五年內年產百萬臺。該項目被他稱之為:比汽車更具潛力的未來收入引擎。
但資本市場似乎并不買賬。高盛分析師直言:“目前特斯拉股價已提前透支Robotaxi與Optimus的潛力,現實表現遠不及預期。”
Robotaxi是夢,Optimus是餅,只有汽車才是眼下能賣錢的產品。可惜的是,馬斯克似乎已經沒什么興趣了。
更危險的是,特斯拉最后的希望之地——中國,也開始動搖了。
2025年Q2特斯拉中國銷量為19.1萬輛,同比下滑5.4%。而比亞迪純電銷量為53萬輛,小米SU7上半年銷量15.57萬輛,小鵬、智界、阿維塔、嵐圖等新勢力正在加快占領中高端市場。
●圖源:微博@特斯拉
特斯拉中國團隊多次向總部反饋需求、調整建議,要求加強本地化體驗、增加智能座艙交互、本地娛樂軟件適配,結果卻被總部冷處理。
多名員工在媒體匿名爆料稱:馬斯克的注意力已經不在汽車上,中國團隊的呼聲因此常年得不到回應。
現實也殘酷地證明了這一點,從FSD到七座Model Y,從Model 3煥新版到即將上市的Model Y L,“功能遲到+定價保守+配置閹割”已經讓特斯拉完全跟不上中國用戶對智能汽車的預期。
而就在特斯拉苦等新品之際,小米YU7三分鐘訂單破20萬,極氪007智能輔助駕駛體驗直逼華為,問界M9單月銷量沖破2萬輛......曾經不可一世的“硅谷造車神話”,如今已經成了時代的旁觀者。
特斯拉是一家公司
還是一個人的信仰
從數據上看,特斯拉的問題顯而易見:銷量下滑、盈利承壓、政策收緊、競爭加劇。
但更深層的危機,在于馬斯克這個人。
在AI、火箭、腦機、社交、機器人、政治等諸多領域奔忙的他,早已不是那個在Model S車間里親自打磨屏幕邊框的產品經理了。
特斯拉更像是他試圖講述宏大未來故事時的“融資錨點”,而不再是產品創新的主戰場。
投資人也看得越來越清楚:當前汽車業務的估值只占特斯拉股價的三分之一,真正支撐市值的是Robotaxi和AI生態的想象空間。而一旦這些“想象力”失效,市值必將出現潰壩式下跌。
●圖源:小紅書@Mandy的財富筆記
事實上,這一幕正在發生。自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累計下跌超過26%,已經成為年內表現最差的美股科技巨頭。
市場留給馬斯克講故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2025年,是特斯拉成立的第22年。從高溢價神車到頻頻降價促銷,從技術烏托邦到資本焦慮癥,這家公司已經徹底擺脫了顛覆者形象,變成了“傳統勢力”。
馬斯克曾說:“不要只看腳下的坑,要仰望山上的城堡。”
但問題是,當坑越來越深時,城堡已經越來越遠了;而且那座“城堡”是否真的存在,也值得懷疑。
現在的特斯拉,需要的不只是講動聽的故事,而是能拉得動的銷量。
這一切,要從重拾對汽車本業的信仰開始。否則,再多的Robotaxi、再高的人形機器人年產目標,也只會成為資本追夢中的泡沫幻影。
*編排 | 黃家俊 審核 | 黃家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