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報告訊(李紅錕)7月23日,來自河南省31所高校的100多名優秀大學生走進中華老字號盛田農業百年粉坊,參加由許昌學院組織的“出彩中原”第九屆大學生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以“踐行農耕 讀懂中國”為主題,通過沉浸式體驗,讓青年學子親身感受非遺文化、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產業的創新融合。
同學們懷著濃厚的興趣參觀了中國禹粉文化博物館,館內豐富的展品與詳實的史料,生動展現了禹粉的文化歷史及實物,讓同學們全方位、系統性地了解了禹粉非遺文化和黃河流域農耕文化的發展脈絡。
在 “禹粉” 非遺工坊,禹粉非遺粉匠師傅現場表演了銀絲之舞 —— 漏粉技藝,潔白的粉漿在非遺粉匠師傅的手中化作萬千銀絲,在滾燙的熱水中飛舞,令同學們大開眼界。
許多同學躍躍欲試,在非遺粉匠師傅的指導下親自上手體驗這一傳統非遺技藝,在實踐中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看著非遺粉匠師傅輕松操作,自己上手才知道有多難!” 一位同學在體驗后坦言道:“這讓我真正體會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含義,非遺傳承太不容易了。”
在品嘗環節,同學們津津有味地品嘗了“粉一根”酸辣粉和新鮮出鍋的紅薯粉條,從舌尖上感受盛田農業正宗非遺紅薯粉條的品質與美味。
來自河南大學的一位同學在了解禹粉非遺制作的十八道工藝后,深有觸地說道:“沒想到我們餐桌上常見的粉條,背后藏著這么多農耕智慧和文化故事。”
作為“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盛田農業精心打造“參觀-觀摩-實操-品嘗”的完整體驗鏈,將非遺技藝轉化為可感可觸的教學資源。大學生在沉浸式實踐中,得以深刻理解非遺文化、農耕文化的當代價值。
這種 “活態傳承” 模式既豐富了高校實踐教育內容,也為非遺技藝注入青春傳播力,更凸顯了企業在文化傳承、非遺傳承與人才培養中的社會責任,為校企協同育人提供了鮮活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