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油茶之鄉”,瀏陽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潤著茶油的馥郁芬芳。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荷花街道西岸線的湖南楚純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廠房里機器轟鳴,生產線有條不紊地運轉著,這里,是80后返鄉創業青年胡自榮夢想開始的地方,也是他深耕多年的創業戰場。18年來,這位油茶山里的“點金手”,正用科技賦能讓家鄉綠葉變“金葉”,在家門口鋪就一條越來越寬廣的共富路。
茶鄉青年返鄉創業
油茶香,是縈繞在胡自榮從小記憶里的味道,在瀏陽高坪鎮雙江村長大的他,從小在父親開的榨油作坊里長大,后來,胡自榮考上了湖南農業大學,就讀種養相關專業。
2005年畢業時,他南下深圳闖蕩,兩年后,胡自榮已是深圳一家高新技術公司的白領,但卻做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辭職回鄉種油茶。“父母年老需要照顧,在深圳積累的視野和管理經驗,讓我看到了家鄉油茶產業的巨大潛力。”懷揣著這份初心,胡自榮毅然踏上了返鄉創業之路。
然而,創業的艱辛遠超想象。起步階段,他開墾的400多畝油茶林就給了他當頭一棒。才幾個月,油茶苗就開始大片枯死,盡管他竭盡全力搶救,最終存活下來的茶苗掛果率也低得可憐,只有三成。“心一下墜到了谷底”,胡自榮坦言那時的挫敗感。胡自榮沒有蠻干,沉下心做了兩件事:深入市場分析與資源調研摸清產業脈絡,同時惡補油茶專業知識。關鍵時刻,是父親和村干部的鼓勵支撐了他。“現代農業這條路是對的!只要目標對了,遇到一點挫折不算什么!”這些樸實的話,成為他堅持下去的動力。更讓他感動的是,瀏陽市人社局主動伸出了援手,為他牽線搭橋找技術員,還推薦他參加“鄉村領雁創業班”“網絡直播創業培訓班”等。
重拾信心的胡自榮開始了“二次創業”。他跑遍了周邊的油茶基地,虛心求教先進經驗;精心挑選更優質的種苗,將種植規模一步步擴大到1000多畝。在湖南省林科院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他引入了“保花保果”、“以蟲治蟲”(生物防治)、“高接換冠”等一系列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功夫不負有心人,那片曾經病懨懨的油茶林,終于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看著油茶樹日益茁壯,掛果一年比一年多,胡自榮的干勁更足了。
科技興農與模式創新:讓“土疙瘩”變成“金疙瘩”
胡自榮明白,光把樹種好還不行。要讓油茶產業真正煥發生機,產生更大的效益,必須依靠科技的力量,并且創新經營模式,把產業鏈拉長、做強。
作為企業經營者,從土壤改良到病蟲害防治,從品種選擇到栽培技術,胡自榮每一個環節都親力親為,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摸索中不斷前行。在油茶基地里,常常能看到他一邊查看油茶樹的長勢,一邊向正在勞作的村民講解技術要點。“把枯枝、病蟲害枝和遮陽不透風的樹枝剔除,還要注意保花保果。”
2012年,是胡自榮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他創立了“胡記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次年又成立了“瀏陽市胡記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他的思路非常清晰:要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把種植、加工、銷售各環節打通。于是,一個“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創新模式應運而生。在這個模式下,公司負責技術指導、統一標準、品牌打造和市場銷售;合作社負責組織協調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基地進行標準化示范種植;農戶則按照要求進行生產,其產品由公司統一收購包銷。
在實踐過程中,他敏銳地發現了一個影響茶油品質的關鍵問題——“油茶籽烘干過程中溫度控制不好,對油的品質影響非常大!”傳統憑經驗控溫的方式難以保證品質穩定。為了解決這個痛點,他自己琢磨,反復試驗,最終成功開發出了一套電腦控溫烘干設備。“這臺機器能精準控制烘干溫度,保證每一批茶籽都在最佳條件下干燥。”胡自榮自豪地介紹,這臺傾注了他心血的設備目前正在申報國家專利。
用一粒茶油果帶動帶動村民致富
胡自榮的油茶事業,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他創業的初心就是為了帶動鄉親,他的創新模式更是將“共享發展”的理念深植其中。“從源頭采摘、茶油生產,到線上線下銷售,我們都有規劃。”
2022年湖南楚純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成立,與傳統模式不同,楚純公司深度融合科技與數字化:免費提供優質種苗,每年組織兩次以上技術培訓及常態化上門指導;大力發展“產業+直播基地+供應鏈”模式,培養本土直播人才,通過電商拓寬銷路助農增收。如今公司核心基地達1600余畝,帶動農戶種植超3000畝。這片綠色產業成為“家門口就業工廠”:全年提供除草、施肥、摘果等130余個穩定崗位,近年發放年薪總額突破280萬元,直接或間接帶動260余戶家庭增收。
張建普是胡自榮領辦的油茶專業合作社社員,他的經歷是“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惠農的一個縮影。“胡總每年給我們上3次課,教我們怎么種、怎么管,還包銷茶籽,我們只管把樹種好就行。”張建普笑著說,僅靠賣茶油,他每年就能收入4萬多元,而且還享受著合作社免費提供的種苗和技術支持。
今年,胡自榮的幫扶行動還在繼續深入。幫扶的方式更加注重“造血”——免費提供優質的油茶種苗,并將他摸索出的種植新技術、新方法傾囊相授。“把技術教給他們,讓他們自己也能種好油茶,這才是長久之計。”胡自榮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真正激發當地經濟的內生活力。
如今,胡自榮的油茶版圖已經從高坪鎮擴展到荷花街道、澄潭江鎮等地,總面積達到了1600多畝。這片充滿希望的綠色產業,成為了吸納當地勞動力的重要平臺。“基地全年都有活干,除草、施肥、摘果……”胡自榮細數著,“這些工作,為周邊鄉村提供了超過150個穩定的就業崗位。”這150多個崗位,意味著150多個家庭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多年以來,胡自榮的夢想從未改變:用科技賦能,讓家鄉的油茶香飄得更遠,讓這滿山的綠葉子,真正變成帶動鄉親共同富裕的“金葉子”,為鄉村振興寫下最生動的注腳。“
瀟湘晨報·辣椒財經記者陳詩嫻 實習生戴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