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杭
我喜歡夏天,放眼望去,濃染的綠層疊無涯,綠得深沉,觸目養(yǎng)心。漫步在林蔭小路上,神清氣爽,心境悠然。就在這樣的時刻,第一聲蟬鳴突然炸響,像有人用銀錘敲破凝固的空氣,緊接著,第二聲、第三聲……整片樹林瞬間化作一座巨大的音響,蟬鳴如漲潮的海水,漫過街道,穿透夏日的沉寂幽遠(yuǎn),蟬鳴在酷暑中盛放著屬于季節(jié)的生命之歌。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自古以來,人們對蟬最感興趣的莫過于它的叫聲。文人墨客們以頌詠蟬聲來抒發(fā)高潔的情懷,從入夏到秋末,蟬不知疲倦地在樹上高歌鳴唱,時而低沉、時而高亢、時而輕松、時而歡快,用優(yōu)美的調(diào)子譜寫一曲又一曲的蟬歌,為炎熱的夏日增添幾分勃勃生機(jī),為自然增添幾分詩情畫意,它們不愧為大自然的歌者。
這震撼人心的聲浪,源自蟬獨特的發(fā)聲器官。雄蟬腹部的鼓膜肌每秒能震顫近萬次,通過音銼與共鳴腔的協(xié)作,將細(xì)微的振動放大成穿透云霄的轟鳴。更神奇的是,當(dāng)整片樹林的蟬集體鳴叫時,聲波相互疊加形成共振,能產(chǎn)生類似聲學(xué)盾牌的效果,既可以迷惑天敵,又能讓求偶信號傳得更遠(yuǎn)。這種集體智慧,讓渺小的生命在廣闊天地間發(fā)出震撼的聲音。
蟬鳴里藏著時光的密碼。蟬要在黑暗的泥土中蟄伏十幾個春秋,經(jīng)歷五次蛻皮,才迎來破土而出的時刻。當(dāng)這些地下的“時間修行者”同時羽化,鋪天蓋地的蟬鳴便成了對光明的禮贊。在它們的生命里,黑暗是漫長的前奏,光明則是短暫而絢爛的高潮。這種對生命的詮釋,與人類對永恒的追尋形成奇妙共鳴。
對中國人來說,蟬鳴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自然聲響,成為文化記憶的載體。古人認(rèn)為蟬“飲露而生”,賦予其高潔的象征意義。駱賓王獄中賦蟬,以“露重飛難進(jìn)”自比。虞世南筆下“居高聲自遠(yuǎn)”,借蟬詠志。玉蟬含在逝者口中,寄托著對來世的期許。文人墨客的詩文中,蟬鳴更是夏日不可或缺的意象。這些文化積淀,讓蟬鳴承載了千年的情感與哲思。
當(dāng)秋風(fēng)漸起,蟬鳴聲漸漸稀疏,最后歸于沉寂。但生命的循環(huán)永不停歇,雌蟬早已將卵產(chǎn)在樹枝中,等待來年孵化。那些曾響徹夏日的歌聲,化作新生命的養(yǎng)分,在泥土中孕育著下一個輪回。蟬鳴就像大自然的鐘擺,丈量著歲月的流逝,提醒我們時光的珍貴與生命的不息。
每一個被蟬鳴浸透的夏日,都是自然饋贈的禮物。它讓我們在喧囂中感受生命的力量,在重復(fù)中領(lǐng)悟永恒的真諦。當(dāng)我們側(cè)耳傾聽這夏日的黃金聲浪,聽到的不僅是蟬的歌唱,更是生命對時光的深情告白。
喜歡就點個贊吧!
編 輯:車曉丹
美 編:林月
責(zé) 編:宋子光
出 品:金普新區(qū)融媒體中心
偷得片刻之閑
與您悅讀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