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文
再過幾天就是“八一”建軍節,是人民解放軍建軍98周年,我收到了遠在江西的指導員游光輝寄給我《老兵越戰紀事》一文,41年過去了,讀著他的戰地紀事,我的思緒又回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南疆邊防的戰地生活……
1983年11月,19歲的我從廣東羅定縣入伍到廣西邊防三師,分配到寧明縣長橋六團四營十四連,成為一名南疆邊關的戰士。
1979年2月,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之后,為了加強中越邊境的軍事力量, 1979年4月16日,在廣西中越邊境同時組建了廣西邊防一、三、五師、云南二、四、六師。
1979年12月,中越邊境局勢風云激蕩,為筑牢邊疆防線,遵照中央軍委指示,廣州軍區迅速從55軍、42軍及邊防3師的骨干力量中抽組精銳,組建起邊防第6團。這支肩負特殊使命的隊伍,將團部扎根于廣西長橋村,成為中國軍隊團部首次駐扎鄉村的特殊存在,用腳步丈量山河,以忠誠守護家園。
廣西邊防三師編制有四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并配制有防空力量的高炮營,總兵力25個營,全師人數約14000人,是中國軍隊中綜合步兵最大的師。廣西邊防三師1979年4月16日組建至1992年編制壓縮解散,經歷了13年的歷史,為保衛祖國邊境安寧,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人民不會忘記在廣西中越邊境線上的戰斗。法卡山就是邊防三師收復主權,一戰成名,在解放軍史上留下濃濃一筆。
我在十四連時,游光輝是十三連指導員,我們同屬四營,我所在的十四連在長橋村一個山洼,十三連在團部后面的山崗上,當時十二連在北山修工事、打坑道,營炮連駐在我連隊旁邊的小山崗上,到團里看電影,炮連從我們連隊營房經過。團里放電影之前,連與連或營與營之間拉歌,其實就是唱歌,不管唱得怎么樣,只要有氣勢就可以了。經常看到游光輝在指揮他的連隊唱歌,那時候就認識了游指導員了。1985年初,我們連隊指導員去外地學習一年,游光輝調到我們連隊當指導員時,我已經是連隊文書了。文書相當于單位的辦公室主任,作為高中畢業的他,到我們連隊后,政治工作抓得有聲有色,連隊學習也上了一個臺階,不久指導員的愛人隨軍到部隊。從此,我和指導員結下深厚的感情。
1985年國家百萬大裁軍,我所在的四營和團炮營被撤銷,作為骨干的我從長橋二線連隊調到與越軍陣地只有400米的桐棉鄉板爛村一營三連后,那梨的一連與四連合并,四連部分戰士調到我連,連隊改為二連。游光輝調到團衛生隊當指導員,當時衛生隊長麥福生廣東肇慶高要人,轉業到肇慶計生委8年前病故。調到板爛后,我離團部70多公里,而且處第一線,見面少了,1988年4月我退伍后,與指導員失去聯系。
2002年8月,我到江西井岡山旅游,下榻贛州賓館,晚上我想起指導員是高安人,馬上通過郵局的114查詢他家里的電話,在電話中我向服務員講明要電話的原因,熱心的服務員立即找出電話,并告知我當地電話記錄有6個同名同姓的游光輝,服務員問我要哪一個?我說就第一個吧,服務員把電話號碼告訴我,我按照電話打過去,指導員在電話中問,那位呀,我聽聲音就知道是指導員。指導員晚上好,我是你的兵李天文。指導員在電話中停了一下。李天文這個名字有點熟,想了想,你是不是廣東的,黑黑的瘦瘦的。我說是。指導員問我是怎樣找到電話的。于是我將情況向他簡單講了一下。指導員開心告訴我,他1987年轉業回到家鄉江西高安工商局,直至退休。而他的兒子我在連隊時才幾歲的游濤讀書聰明,大學畢業后在深圳工作并結婚成家。
人的緣分好奇妙,感謝熱心的114臺服務員,感謝她讓我找到指導員。如今,我們天天在微信上聊天,而指導員經常往返于高安和深圳。今年5月底,指導員到江門探戰友,順路到肇慶看望我,可惜我和愛人去西藏旅游,擦肩而過,多少有點遺撼!
《老兵越戰紀事》近5萬字,共分我被抽調為十七名赴越參戰人員、在廣東湛江坪石補訓團、從夏石村至總攻發起地、總攻開始了、遭遇戰、438高地防御、向520高地進發,昆南長形高地之戰、最后八天的防御、回國后的禮遇與感傷、功過是非與經驗教訓、我依舊留在了廣西前線十二章。紀事原生態還原整個參戰歷程,從江蘇南京軍區的一名班長抽調到廣州軍區,連隊舉行歡送會,戰友們對他說“戰場上千萬要小心,不要個人英雄主義,一定要活著回來”!
紀事從游光輝調到55軍165師493團2營4連6班任班長,開赴前線,參戰前人生忐忑,掛念親人不舍,到戰場上戰友生離死別,到駐守邊防。整篇紀實沒有豪言壯語,故事平凡感人。因而從平凡中感受普通人的家國情懷。在紀事中講述一名山東籍戰友,是南京軍區輕機槍射手冠軍,后來在昆南長形高地戰斗中犧牲了。在攻打438高地時,游光輝沖上戰壕,發現一名帶傷的越軍掙扎著端槍向跨過戰壕戰友開槍,游光輝將一梭子彈打出,當場將這名越軍擊斃在戰壕里,榮立三等功。在整個自衛還擊戰中,游光輝所在的班出國參戰時9人,后來增補3人共12 人,只有5 人回來,犧牲過半。
部隊班師回營,為了鞏固和加強廣西軍事力量,參戰部隊奉命留下了一部分人員組建邊防師。游光輝所在的二排被留了下來,部隊隸屬廣西軍區邊防第三師六團十三連,1979年8月,游光輝提拔為排長。1983年升任連隊指導員。
從2012年開始,游光輝就這段戰地紀實依據同時期,在部隊工作、戰斗筆(日)記和事后回憶整理而成,全文按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采取夾敘夾議、平鋪直敘的寫作方法,將參戰前、中、后主要經歷,分十二個段落介紹,從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生死28日到撤軍回國戍守邊防,力求將邊防官兵保家衛國的集體擔當與軍人本色的那段往事呈現給讀者和世人。同時,通過這種方式,來更好地紀念在那場戰爭中英勇犧牲的戰友。
歲月流轉,軍魂永駐,這些鐫刻在邊疆大地上的英雄故事,永遠激勵我們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良傳統的精神豐碑。銘記歷史,用光榮和壯烈,寫就國家故事、國家記憶!愿烈士們的靈魂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