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囊腫是與椎間盤相連的硬膜外囊性腫塊。其發病年齡較輕,平均年齡為33.5歲,男性多見,約占報告病例的90%。大約一半的椎間盤囊腫出現在L4-L5水平。
椎間盤囊腫與椎管內其他囊性腫塊鑒別比較困難,包括Tarlov囊腫、蛛網膜囊腫、脊柱滑膜囊腫、黃韌帶囊腫和硬膜外血腫等。這些占位性病變都可以產生類似的臨床癥狀,例如腰痛和神經受壓癥狀。本文旨在分析腰椎間盤囊腫的診斷特征和治療策略。
PART.01
診斷
MRI是首選的診斷影像學檢查。
MRI上椎間盤囊腫通常表現為位于椎間盤附近邊界清晰充滿液體的結構,在T2序列上顯示高信號,在T1序列上顯示低信號,增強后囊壁強化。囊腫與鄰近椎間盤之間交通(椎間盤造影或MRI),矢狀位T2W序列中更容易識別。
以及與受累神經根分布相關的相應臨床癥狀。
PART.02
治療
椎間盤囊腫的治療包括保守和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包括休息、物理治療、藥物治理,以減輕癥狀。
對于保守無效或癥狀嚴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術干預。
CT引導下抽吸囊腫內容物是一種微創手術,可以緩解70%至80%的患者的癥狀。然而,據報道,這種技術囊腫復發風險高達20%。
顯微鏡或內鏡下將椎間盤和囊腫一起切除,以防止復發,臨床數據表明,可顯著緩解約90%患者的癥狀,復發率約為7%。
總體而言,椎間盤囊腫的手術干預通常是有效的。
PART.03
發生機制
椎間盤囊腫的發病機制尚無定論,有兩個主要理論來解釋其發展。
1.椎間盤突出引發硬膜外靜脈叢破裂,并隨后形成硬膜外血腫,進一步形成椎間盤囊腫。
2.椎間盤囊腫起源于椎間盤的局灶性退變,退變導致椎間盤內容物泄漏,隨后被包裹、吸收形成囊腫。
PART.04
結論
椎間盤囊腫多表現為腰痛和神經根性疼痛,MRI可明確診斷,但必須考慮鑒別診斷,以確保準確診斷和適當治療。保守治療是首選方法,保守效果不佳可考慮手術治療。椎間盤囊腫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效果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Agosti E, De Maria L, Belotti F, et al. Lumbar discal cyst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diagnostic feature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Eur Spine J . Published online July 9, 2025.
PMID:40632231
來源:脊柱鑒查
作者:西北大學附屬醫院 · 西安市第三醫院 江偉 杜占
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為轉載內容,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相關權利人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立即處理配合采取保護措施,以保障雙方利益。
為什么要投稿?是為了記錄自己的醫學之路!是為了與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讓傳播知識成為一種習慣,是“玖玖骨科”讓你投稿的理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