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6年的一天,在四川眉山,蘇軾和他父親、弟弟父子三人為了心中的抱負,從岷江,入長江,走水路出川考取功名。或許是上天的恩賜,他們得遇人生貴人-歐陽修。在歐陽修作為主考官下,蘇軾成為幸運兒,進入仕途。可上帝給你開了一扇門,必定要關掉一扇窗。不久宋仁宗駕崩,繼位宋英宗也在繼位不到4年后離開,一位胸懷遠大抱負的宋神宗登上了歷史舞臺。而蘇軾的命運也將就此改變...
宋神宗繼位后,找到了當時最固執的文人-王安石。他們兩個人就像吸鐵石遇到了老鐵,一起醞釀著一場變革,光復北宋的藍圖就此鋪開。但歷史上,變革從來都是千難萬險的一根硬骨頭,王安石又怎能不知道,他就憑著自己的堅持,要一路走到底。
也正是因為這樣,原本得過且過的朝廷分成了兩大派,變法派和保守派。 蘇軾屬于后者,在蘇軾看來,王安石的變法太激進, 并不利于社會發展。 于是還是基層官吏的蘇軾便向朝廷上萬言書,反對變法。 王安石此時心里只有變法,蘇軾作為反對者,自然被當權的變法派驅逐出朝廷,來到杭州擔任通判。
在杭州蘇軾度過了三年還算愜意的生活,不久又被朝廷調往密州,擔任知州。此時蘇軾正值壯年,經歷了父親的去世、發妻離世、仕途的反復奔波,心中感慨自然只有他自己知道。就在他從杭州前往密州的路上,路過潤州(鎮江),遇到了好友孫巨源,老友相見,便一起登上多景樓,喊上官妓胡琴彈曲助酒,興致大發,寫下這首詞:
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蘇軾〔宋〕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
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
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
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這時候的蘇軾,內心較為脆弱,最深愛的妻子已去世近十年,弟弟蘇轍也遠在外地,陪伴自己在側的也只有王潤之和王朝云了。在經歷了與親人的生死離別后,他內心就像詞中所寫“ 多情多感仍多病 ”,人到中間,生活的壓力便如潮水般將自己淹沒。 這次與好友相聚,也算是奔波途中的一次安慰,兩人一見面,便一起同登多景樓,擺上酒席,開懷暢談,要把所有的壓力和愁苦都一笑而空。
幾個大男人,一直推杯換盞肯定乏味,聊到動情處,他們把酒杯停下,仔細聽歌女所彈的琵琶,聲聲訴著衷情,這時候他們每個人都能在這琵琶語中聽到各自難忘的過去。而琵琶女,也在自己所彈的琵琶聲中沉醉,細細地捻,輕輕地攏,一臉春融融,仿佛融入了這一首首的曲子,竟不知今夕何夕。一縷夕陽穿過了多景樓的飛檐,照在了彼此的臉龐,把他們從琵琶聲中拉了回來。一起起身扶欄遠眺,不遠處夕陽斜照,江天一抹晚霞紅。蘇軾和好友在醉醺醺中,又找了原本的自己。
人生是一場孤獨的旅途,沒有誰可以讓我們依賴一生,生離死別,又怎么被我們把控呢?這一路我們會失去最親的摯愛,會和好友告別,那只一種歇斯底里的無助,一種難掩的惆悵。當然也會在轉角的某個地方與好友再次重逢,一起攜手相聚,樂事也好悲事也罷,都在酒里被沖淡,最后望著江天一色,繼續踏上這場孤獨的旅行。
作者 | 素心
投稿 | wangyw1027@163.com
入群學習 | 微信(15116151869)
圖片 | 來自花瓣網,侵權聯系刪除
文字內容 | 文章內容為原創,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