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生于宋太宗年間,是江南西路撫州人,也就是如今的江西省。他從小聰明好學,3歲識字,5歲作詩,7歲就能寫文章,別人都稱他是神童。晏殊的名聲很快就在地方傳開了,江南按撫張知白將他推薦給朝廷。
公元1005年,15歲的晏殊與一千余進士一同參加當年的殿試,面對皇帝宋真宗,鎮定自若的晏殊很快完成答卷,被宋真宗賜同進士出身。過了兩天,晏殊又要參加詩、賦、論的考試,當他看到當天的考題,他竟然上奏說這道題他做過,請求換題考他,而且他也照常發揮得很好,果然是學霸,怎么考都不怕!
他的誠實、才華受到宋真宗的贊賞,皇帝直接授其為秘書省正字,將他留在秘閣讀書。在秘閣讀書期間,晏殊學習勤奮,為人持重,他的行為得到直史館陳彭年的稱許。
第二年,晏殊被召試于中書,事后轉任太常寺奉禮郎,后先后擔任光祿寺丞、集賢校理。晏殊隨后擔任宋真宗第六子升王趙受益的記室參軍,后來升王被封為太子,晏殊也跟著水漲船高,成功升職任戶部員外郎兼太子舍人,前途可以說是一片光明。
乾興元年,宋仁宗趙禎即位,嫡母劉太后聽政,晏殊作為宋仁宗的舊臣,更加受到重用,一路升職做到樞密副使。同時晏殊還參與編修《真宗實錄》,并在崇政殿為宋仁宗講課,這可是帝師!
然而,晏殊因反對讓幸臣張耆擔任樞密使,得罪了當時的掌權人劉太后。因為晏殊在玉清宮曾怒以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御史彈劾他,劉太后就將晏殊外放知宣州,以刑部侍郎身份,后改知應天府。
然而,晏殊很快就又被宋仁宗調回朝中,他先后擔任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兵部侍郎兼資政殿學士,參知政事(副相)等職位,受到了宋仁宗的信任和賞識。劉太后去世后,宋仁宗開始親政,他在得知自己的生母真相后,又得知晏殊曾受命撰寫仁宗生母李宸妃墓志文,里面說李宸妃只生了一個早夭的女兒。這可惹怒了宋仁宗,晏殊被第二次外放。
沒過多久,晏殊重新被召入朝,任刑部尚書兼御史中丞。慶歷二年,晏殊以刑部尚書、集賢殿大學士、樞密使加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式成為宰相。(PS:即使優秀如晏殊,也是走了很多彎路才最終走上了人生巔峰,所以做人心態一定要好,盡人事聽天命!)
慶歷四年,晏殊遭諫臣孫甫、蔡襄彈劾,遂出知潁州,這是他第三次被外放,期間晏殊相繼知陳州、許州等地,也擔任過永興軍節度使,這是他被外放時間最長的一次。
十年后,晏殊因病請求回開封府醫治才再一次回到京城。晏殊病愈后本應離京,但宋仁宗特意留下晏殊,讓他為自己講經釋義,每隔五日覲見一次,仍以宰相的規格相待。
然而第二年,晏殊病情突然加重,不久后就病逝了,享年65歲。宋仁宗特別為他輟朝兩日,同時賜晏殊謚號“元獻”。
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