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沒,孩子進入青春期后,最先崩掉的往往是孩子和媽媽的關系。
從小到大,媽媽都是孩子主要的撫養人,從生活到學習,各個方面都照顧得無微不至,對于孩子來說,媽媽就是最大的安全感。
然而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一切都變了,冰冷回應、冷漠、反叛,凡事都和父母對著干,這種劇烈的反差讓母親產生強烈的失落感。
青春期,是媽媽最緊張的時期。
叛逆的青春期和緊張的中考撞期,孩子心理生理上的劇烈變化,加上繁重的學習,中考的嚴峻局面,往往讓媽媽更加緊張,焦慮,孩子的一絲波動都會讓媽媽坐立不安,所以這個時期的媽媽往往會管得更多,更寬,更嚴厲。
而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快速覺醒,在他們心中,自己就是大人,他們厭惡父母的管教,追求隱私,回避父母。曾經讓自己倍感幸福的,來自媽媽的呵護,如今讓他變得反感厭惡,甚至想要逃離。
一個想逃離,一個想抓住。
青春期孩子和媽媽的矛盾最先爆發了!
朋友的女兒16歲了,作為青春期娃的家長,她們閨蜜似的相處讓我們都很羨慕。問到秘訣時,她的答案只有一句話“做個有趣的媽媽。”
每次聽女兒抱怨學校、老師的時候,她從來不會“媽味兒”十足地說教,而是津津有味地聽完,然后和孩子一起吐槽,倆人哈哈大笑。
周末假期,她會帶著女兒逛街,看電影,喝奶茶,刷劇,盡力讓女兒放松。
孩子上初中后,她不再緊跟在女兒的身后看著學習,而是給了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自己安排,每次成績拿回來,即使沒考好也會各種角度表揚女兒。
有一次女兒和媽媽說“你和我同學的家長不太一樣,你給了我足夠的自由和信任,我很快樂,也很感激。”
兒童教育專家羅玲老師說過,一個有趣的家長,才是優秀、有效率的家長。
一個有趣的媽媽,會用自己的有趣消滅青春期孩子的躁動不安,減少他們亂七八糟的幻想,帶著孩子心無旁騖地往前沖,向著自己的目標前行。
能看到孩子的閃光點
實際上,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被父母挑刺兒。
發現沒,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臭毛病”就變得越來越多,沒禮貌不理人,說話難聽特別沖,總是喜歡在父母的底線上反復橫跳,還有的娃談戀愛的小火苗蠢蠢欲動。
所以,這個時期的媽媽往往會更緊張,更焦慮,變得疑神疑鬼,越來越嘮叨。媽媽擔心孩子會“變壞”,孩子煩媽媽總是不往好處想自己,矛盾愈演愈烈。
心理專家指出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急切渴望和父母斷乳,迫切追求人格的獨立;精神上注重自我意識,獨立性增強。
青春期的孩子都是順毛驢,只有順著他走,他才更容易往好的方向發展。
青春期的他們自尊心、虛榮心特別強,你的花樣吹捧會讓孩子自信心爆棚,內驅力馬力十足,他會下意識地讓自己變得和你表揚中的他一樣好!
所以,越到這個時候,越不要給孩子挑毛病,而是多看看孩子的閃光點,多贊揚,多肯定,各種彩虹屁拍起來。
善于挖掘生活的美好
青春期的孩子多少都帶點“喪”,遇到問題他們容易犯軸,想不開,鉆牛角尖;他們渴望生活的豐富多彩,偏偏生活的主角只有枯燥的學習。
如果這個時候你也一天到晚喪氣十足,端著冰塊臉,喜歡抱怨說教,刷手機點外賣,除了讓孩子學習還是學習,這樣的家孩子能愿意回去嗎?
心理學大師弗洛姆在《愛的藝術》里說:“母親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恐懼都具有傳染性,兩者都會對孩子的全面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豐富孩子的生活:旅行、電影、書籍、音樂、演唱會,哪怕只是帶著孩子去公園發呆,允許孩子和朋友一起出去玩,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豐富,而不是讓學習填滿孩子的生活。
一個認真對待一日三餐,有煙火氣的家,才是孩子心里是最溫暖的港灣。
好好吃飯,房間干干凈凈,認真對待每一個節日的媽媽一定是元氣滿滿,熱愛生活的,她總是能將日子過得熱氣騰騰,讓家中充滿歡聲笑語。這樣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對生活充滿熱情!
能和孩子共情
一個朋友和我吐槽,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越來越不愿意和自己說話了,有時候周末能說上一句話就不錯了。看到其他青春期孩子還和父母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別提多羨慕了。
和孩子沒話說的父母,往往都有一個特點——“爹(媽)味十足”,喜歡說教,喜歡拿自己的經驗教訓孩子。
孩子想和你吐槽一下不開心的事,你不分青紅皂白就把他批評一頓;
孩子想聽聽你的意見,你用老掉牙的過時思維教訓他,一點有用的都沒有;
孩子想和你聊聊他看的書,你張口就罵孩子不好好學習。
你用自己的“愚蠢”關上了和孩子溝通的門。
脫口秀冠軍付航談到自己的成長時說,父親曾對他說“付航,你千萬不要聽我的,因為你聽我的,你只會變成我。”做你自己,你才能超越我,這就是父親的大智慧。
青春期的孩子其實有太多的忿忿不平,滿腹的疑惑,他們需要父母的傾聽和指導,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共情孩子,理解孩子,閉上嘴巴,打開耳朵,給孩子打開一條釋放的通道。
多一點愛給自己
《母親進化論》一書中說的:“一個內心匱乏、沒有好好關照自己的母親,就像一輛油箱已經空了的車子,無論你如何使勁踩油門,都不過是在空轉。”
很多全職媽媽發現,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對自己的態度會出現微妙的變化。尤其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圍著家庭轉”的媽媽,孩子的態度多少會有一點挑釁和不尊重。
孩子在成長,你還在原地踏步,你跟不上孩子的認知成長,看不懂孩子的心理情感需求的時候,孩子就會和你越來越疏遠。
papi 醬曾經做過一個人生排位,她認為人生的正確排序應該是:自己>伴侶>孩子>父母。不要將孩子當成全部,你自己才應該是人生的第一位。
不要因為家庭、孩子而放棄自己,而是學會富養自己,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豐富和內心力量的增強。
內核豐富的媽媽,才是孩子的定海神針。
媽媽是一個庭的靈魂,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主心骨。
有趣的媽媽擁有神奇的力量,她會讓青春期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體會到成長的美好,充盈孩子的靈魂。
做有趣的媽媽,幸福的不僅是孩子,更是你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