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 圖侵刪
禹舉用皋陶為帝位繼承人,皋陶不管是履歷還是威望在當時都是最為適合的,可是很遺憾皋陶還沒有繼任就死了,這一意外變故,瞬間打破了權力繼承的原有格局,也讓眾多心懷野心之人,似乎從中看到了一絲權力再分配的機會。
至于皋陶的死因,至今撲朔迷離。究竟是因疾病突發,還是背后另有隱情,已難以探尋真相。畢竟,在那遠古時代,醫療條件極為簡陋,人們對抗疾病的手段極為有限,猝死之類的情況時有發生。正因為如此,皋陶的死因也成為了歷史長河中一個難以解開的謎團 。
作為皋陶的替補,伯益成為了禹的第二人選。
禹逝世后,將天下禪讓給了益。遵循當時的習俗,益為禹守喪三年。待喪期結束,按照部落聯盟傳承已久的慣例,益將部落聯盟首領之位讓予禹的兒子啟,隨后便退居到箕山之南。
然而,益并未察覺到的是,時代已然洶涌改變。往昔盛行的傳統氏族繼承制,此時已經失去了根基。隨著社會的發展,私有制逐漸興起,人們的觀念也在悄然轉變。權力的傳承不再僅僅遵循古老的禪讓規則,各方勢力圍繞著首領之位展開了激烈的角逐,一場權力更迭的風暴正悄然來臨。
伯益雖然做出了謙讓的姿態,但是對他來講這只不過是成為聯盟之主要走的過場罷了,在守喪的三年,他已經為部落的發展規劃好了藍圖。
躲到箕山之南后,他便等待著諸侯們前來迎接自己。他在心中反復斟酌、默誦著面對諸侯時要說的言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細細琢磨。在他看來一切都將水到渠成。
從日出等到日中,伯益的心中漸漸泛起一絲異樣的感覺,那是一種難以言說的不安。然而,他的內心仍被巨大的喜悅所充斥,不愿去正視那逐漸浮現的異樣。
他不斷地在心中給自己尋找各種理由,試圖說服自己一切都還在掌控之中,也許只是諸侯們臨時有事耽擱了,又或許是路途遙遠,他們還在趕來的路上??蓪嶋H上,這些理由在現實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根本站不住腳。
終于,有幾個和他關系較為密切的諸侯以及聯盟內部的好友,來到了箕山之南。當他們將啟已經在諸侯們的擁護下,成為了部落聯盟之主的消息告訴伯益。
當然,故事版本還有很多,因為權力的爭奪會根據需要被演繹成更加殘酷的沖突和斗爭。本文依舊以《史記》為本來闡述。
啟畫像 圖侵刪
夏啟繼承父位,確立家天下,雖然他做了足夠充分的準備,但是依舊遭遇了巨大的阻力。伯益容易搞定,但是想要搞定有扈氏卻不是那么簡單的。
很多諸侯都在觀望,他們其實也不想讓之前可以輪流做莊的權利寶座,變成一家獨大的囊中之物。但是諸侯首領的制度,又讓諸侯之間的交流蒙上了一層紗。道不明又捅不破。
啟與有扈氏的首戰并不順利,但啟并未因此氣餒,他勵精圖治,最終取得了甘之戰的勝利。隨著有扈氏的滅亡,搖擺的諸侯紛紛選擇歸順,一時間,天下諸侯皆來朝拜。
甘之戰堪稱夏國的立國之戰,奠定了夏朝的立國根基。
夏啟憑借武力成功鎮壓了以有扈氏為代表的諸侯勢力,但他深知,僅靠武力無法實現長治久安,還需贏得思想層面的認同。于是,他下令修建鈞臺,并在此舉行祭祀上帝的盛大儀式,意圖為自己的王權披上神授的外衣。
值得一提的是,夏啟在祭上帝時并非獨自進行,來自各地的邦國首領也參與其中,他們共同完成祭祀活動,這一形式便是助祭制度。通過這一制度,夏啟不僅強化了自己與神靈的聯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各邦國的控制和影響力。
夏啟祭祀上帝,四方邦國首領助祭受命,標志著夏啟天下共主地位的最終確立 。
夏啟登基圖 圖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