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成佛之因的菩薩道,是漫長而遙遠的,所以佛經中將之分為許多的階段與層次。菩薩階位的分別法,依照天臺宗的判別,共有“藏”“通”“別”“圓”的四種分類,藏教的菩薩是屬于小根小器的一類,是不分階位的,若要論其位次,只能就其修證的程度,與小乘階位相比而己。第一阿僧祇劫,乃在小乘凡夫位的五停心、別相念、總相念的階段;第二阿僧祇劫,相當于小乘賢位的暖位;第三阿僧祇劫滿,相似于小乘的頂位,過了三大阿僧祇劫,才是修三十二種大人相因的階段,進而由忍位入世第一位,便是成佛了;這是凡夫及小乘人所見的丈六金身的人間佛。這與小乘不同者,乃在其修行過程中不斷煩惱而修六度,小乘圣者是斷煩惱而不修六度的,所以是大乘菩薩,而非小乘的凡夫與圣者了。
通教的菩薩,是通于三乘根器的一類,乃以十地的階段,概括三乘的層次。初地是初信的凡夫,二地是賢者,四地與小乘的初果圣人相齊,五地同小乘二果,六地同小乘三果,七地同小乘四果阿羅漢,八地同小乘辟支迦佛位,九地從空出假,獲得法眼而習氣將盡,所以稱為菩薩地,第十便是佛地了。七地以前與三乘共通,八地與辟支迦佛共通。此三乘雖然各各不同,但卻有著很多的共通特性:通觀無生,同證無學,同出分段(三界)生死,同入涅槃(不生死)的化城,所以稱為通教。別教的菩薩,是專攝界外根器的一類;根器不一,故稱為別教,共分五十二個階位,這是通常所熟稱的分位法,也是我們較為詳細介紹的一種分位法。
圓教的菩薩,與別教不同者,別教是次第漸修的,圓教則是一心圓具的。所謂:以圓聞圓修而修于圓行。別教的位次是各別的,是要逐級修證的,圓教雖然也有凡夫的賢圣的差別等次,但那是能夠位位相融,階階相攝的。圓教的凡夫(外凡五品)位,便可稱之為佛,那叫做觀行即佛;賢者(內凡十信)位,稱為相似即佛;圣者(十住)位,稱為名字即佛;經過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而至妙覺位時,才是究竟即佛。圓教的初信,便可稱為成佛,但那僅是知道自己的本性是佛,而不是究竟圓滿的佛。
▍版權聲明:
○ 本文轉自普陀山佛教協會,由玉泉寺編校發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圖文 | 玉泉寺數據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當陽玉泉寺
? 公眾號:dy-yuquanchans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