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1月22日至1月24日,聊城大學計算機學院“紅跡尋夢,沂蒙勵行”實踐團隊于莒縣抗戰展覽館、蟠龍山革命烈士陵園、“本色”老黨員紅色群落展覽館等地開展為期3天的“賡續紅色血脈,探訪革命基地行”社會實踐活動。
圖為實踐隊社會實踐現場合影。張詩妍供圖。
弘揚沂蒙精神,銘記紅色歷史
在三千年古縣、沂蒙革命老區——莒縣,實踐團隊參觀了莒縣抗戰展覽館和橫山歲月展廳。通過實物沙盤模型結合聲光電系統、多媒體系統、多媒體演示軟件等多種形式,團隊成員對小店鎮的發展歷程、紅色文化、非遺文化、黨性教育等方面進行了全面了解,深刻感悟“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的時代擔當與使命,在實踐中深挖紅色資源內涵,助力紅色基因傳承與發展。
為發揮好宣傳教育服務功能,莒縣抗戰展覽館與莒縣紀委、莒縣檢察院聯合共建莒縣廉政教育展廳,加強了基地功能建設,進一步整合了社會資源,形成合力,使莒縣抗戰展覽館成為學習革命傳統、培養愛黨愛國情懷的重要陣地。實踐團隊重點對主展廳內“先驅播火,創建組織”“團結抗日,抵御外虜”“日軍暴行,慘絕人寰”“依靠群眾,發展政權”和“浴血疆場,民族壯歌”五個部分進行參觀學習。實踐團隊通過展廳內的圖片、文字、視頻、情景模擬及實物資料等形式,深刻認識到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時,他們也了解到抗日戰爭時期,莒縣廣大愛國民眾積極投身抗戰,紛紛參軍、支前;各級黨組織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和政策,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并為贏得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
立足新時代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階段,實踐團隊成員們深刻認識到,弘揚和彰顯新時代沂蒙精神不僅具有重大的時代價值,而且作為新時代青年,更應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沂蒙精神的豐富內涵與深邃要義,從中汲取寶貴的歷史智慧與不竭的精神力量,力求將這些精髓轉化為推動新時代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強大動力和鮮活生動的實踐。
圖為實踐隊參觀展館。張詩妍供圖。
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
莒縣蟠龍山革命烈士陵園,莊嚴地坐落于莒縣小店鎮古跡崖村懷抱中的蟠龍山上,這里長眠著2046名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是開展 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陣地。為重溫英雄史詩,追憶崢嶸歲月,“紅跡尋夢,沂蒙勵行”實踐團隊前往日照市蟠龍山革命烈士陵園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近距離感受革命先烈偉大的紅色革命精神,在實踐中緬懷英雄先烈,重溫英雄史詩。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實踐隊員在講解員的專業引領下,滿懷崇敬之情緬懷革命先烈,聚精會神地聆聽講解員講述王盡美、曹吉亭、王玉璞、李光日等著名烈士的生平事跡與卓越貢獻。步入陵園,一座巍峨屹立的烈士紀念碑赫然映入眼簾,碑身上鐫刻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彰顯出數十年革命歷程的壯麗與悲壯,象征著革命先烈的不朽精神將永遠流傳。實踐團隊成員深刻感悟到,應當以英烈精神為指引,鼓舞自身斗志、砥礪個人品格,不畏艱險、知重負重,始終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爭做紅色傳人、時代新人,以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我們要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在新的起點上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實踐團隊成員們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肩負著繼承與發揚革命先輩光榮傳統的歷史使命,應當積極追尋先烈的足跡,重溫振奮人心的英雄事跡,從中賡續紅色基因,汲取強大的精神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與智慧。
圖為實踐隊參觀展館。張詩妍供圖。
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
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紅色資源星羅棋布,在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百年奮斗的偉大歷程中紅色血脈代代相傳。每一個歷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種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著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了我們黨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匯聚成我們黨的紅色血脈。
據莒縣黨員電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宋時輪講述,“展館建成以來,前來參觀的黨員干部達30余萬人次。我們對展館也進行了升級改造,增加了黨史學習教育和老黨員資料檢索等具體內容,并依托展館,通過組織參觀學習、巡回宣講、媒體宣傳等方式,廣泛宣傳老黨員的感人事跡和光榮傳統,凝聚廣大黨員干部傳承紅色基因、努力干事創業的精神力量?!薄氨旧崩宵h員紅色群落展覽館展示區分為紅色群落、本色之源和精神傳承三個主展廳,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實物、雕塑等方式,集中展現了王盡美、宋壽田、王玉璞等老一輩革命先烈、先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呂鴻賓、盧翠秀等老黨員杰出代表的感人事跡,追憶黨組織的發展脈絡,展現老黨員對黨忠誠、保持純潔、永葆本色的時代精神。在講解員帶領下,實踐團隊深入探索莒縣地區的黨員分布和革命歷程,同時,觀看展覽館的宣傳紀錄片——《堅守初心,永懷使命》。壁畫上,數百張莒縣老黨員代表的照片依次排開,他們中有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全國著名勞動模范呂鴻賓、電影《紅日》里的連部通訊員原型李全等,實踐團隊深切體會到老黨員們“一心向黨、公心為民、用心實干、清心律己、熱心傳承”的本色精神,并深刻感受到“紅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工作者的不懈奮斗與開拓創新中得以薪火相傳。
回望過往歷程,眺望前方征途,通過本次“紅跡尋夢,沂蒙勵行”主題實踐活動,實踐團隊深刻認識到,必須始終賡續紅色血脈,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歷史經驗和實踐創造啟迪智慧、砥礪品格,繼往開來,開拓前進。
沂蒙精神立足齊魯大地、根植人民群眾,具有無比堅實的思想根基、歷史根基和群眾根基,是偉大建黨精神在山東的具體實踐和生動體現。聊城大學計算機學院“紅跡尋夢,沂蒙勵行”實踐團隊在本次社會實踐中精準把握沂蒙精神的鮮明特征與深刻意蘊,致力于進一步傳承紅色血脈,勇于擔當,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